导航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退出登录
会员注册
搜索
首 页
戏曲新闻
视频欣赏
经典唱段
伴奏下载
团体简介
人物简介
戏迷天地
访谈采风
唱段唱词
唱段曲谱
上党戏曲论坛
收起
用户注册
用户名:
注:真实姓名才可通过审核
设置密码:
确认密码: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立即注册
会员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立即登录
邮箱找回
系统会自动给您的注册邮箱发密码查找信。
立即找回
留言反馈
姓名:
电话:
提交
最新推荐
左权琴书《光棍苦》
襄垣秧歌《小二黑结婚》上
襄垣秧歌《小二黑结婚》中
襄垣秧歌《小二黑结婚》下
上党落子《深宫幽怨》上
上党落子《深宫幽怨》中
上党落子《深宫幽怨》下
上党落子《窦娥冤》上
中国戏曲学院与两省联合办班
豫剧《朝阳沟》:进校园普及艺术
长子县八音会将参加第十六届“群星奖”总决赛
长子鼓书和潞安鼓书2作品获曲艺类复赛资格
山东:乳山“戏曲票友之家”
中国戏曲经典唱腔伴奏.曲谱1000首
首届全国校园黄梅戏演唱大赛启动
越剧名家名票共同参加越剧研究会
戏曲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戏曲新闻
国家京剧院三团祭拜梨园鼻祖
京剧,中国的国粹,它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当然它还属于每一个热爱戏曲的西安人。近两日,古城西安京胡悠悠,京韵飘荡,由梅葆玖、张建国、陈淑芳、王艳等京剧名家带来的国家京剧院三团的名家名段演唱会让古城戏迷好好过了把瘾,对于这场京剧盛宴,西安的戏迷票友连声叫好。昨天,圆满完成演出任务的京剧名家们来到临潼,参观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后,又在华清池祭拜了梨园鼻祖唐明皇,为此次西安之行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参观第八奇迹 祭拜梨园鼻祖 虽然连续两日的精彩演出让京剧名家体力有些透支,不过昨天一大早,他们还特意起了个早床,赶到我市临潼区,国家京剧院三团团长张建国透露:“一方面要参观秦兵马俑博物馆,来西安一趟不容易,一定要感受这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壮观;另一方面因为临潼的华清池有梨园旧址,而我们京剧界也很崇敬这位梨园的祖师爷,所以无论如何都要祭拜一下。” 兵马俑,作为西安乃至陕西的象征,几乎是每个外地游客的必经之地,此次来陕演出的很多演员都是京剧界的新秀,也是第一次来西安,兵马俑齐整的兵阵、磅礴的气势让他们非常震撼,也充满了感慨。“这些俑头正在修复吗?”“当年兵马俑究竟是怎么被发现的?”年轻的团员们围着导演问个不停。梅派青衣王馨元很激动地对记者说:“这次来西安真的太开心了,演出非常成功,而古城西安的文化积淀也如此丰厚,处处古色古香,这次西安之行一定会给我留下深刻的记忆。” 昨天的临潼之行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祭拜梨园鼻祖唐明皇。梨园旧址位于华清池内,据专家考证,华清池的梨园旧址就是当年唐明皇杨贵妃教习梨园弟子演练歌舞的场所。虽然盛唐繁华已逝,不过这里对这些梨园弟子来说还有重要意义,他们都特意要来看看,张建国告诉记者:“在梅兰芳大剧院内就有唐明皇的塑像,每次演出前我们都要为其敬香,此番来到华清池更觉意义重大。” 轻伤不下火线 感谢西安戏迷 结束了华清池的参观,也标志着此次京剧名家结束了西安之行,谈及此行,他们用得最多的一个词是开心。梅花奖得主陈淑芳告诉记者:“我走过全国许多地方演出,西安的观众真是太可爱了,他们的欣赏水平很高,观众也很热情。有了观众的鼓励,我演起来也更带劲了。” 在现代京剧《红灯记》中扮演李奶奶的谭小令其实只有28岁,还是个稚气未脱的姑娘,不过在前晚演出时,这位姑娘却以极大的毅力感动了所有人。因为急性肠胃炎,就在上台之前她还在打点滴,甚至医生都劝她不要上台了,不过打完点滴之后她还是光彩熠熠地站在了舞台上,声音并未受到影响。不过当她虚弱地走下舞台时,还是心有余悸地跟朋友说:“幸亏李奶奶是第一个遇害的,要不我怕自己都坚持不下来了。”当记者昨日提及此事,她却很淡然:“轻伤不下火线,这是梨园行的规矩,要不怎么对得起那么热情的西安戏迷。” 老翁多年梦圆 读者感谢报社 由西安日报、西安晚报、曲江文化演出公司主办的此次国家京剧院京剧三团的演出活动得到了广大戏迷票友的热情支持,本报此前曾报道过热心读者李冠宇的故事,演出前他曾来到报社,并带来了两大本梅兰芳与梅葆玖曾经在各地演出的节目单、戏票、邮票等,足有数百件。甚至还有上世纪30年代,梅兰芳在美国演出时最完整的一套节目册。 64岁的李冠宇告诉记者,能够见到梅葆玖先生实在是难得的机会,所以这次自己一定要争取和梅先生说句话。他说:“我12岁起就看梅家父子表演的京剧,今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跟梅先生合张影,圆自己50多年来的梦。”因为要筹备纪念梅兰芳115周年演出活动,梅葆玖此行非常匆忙,不过在本报记者的帮助下,李冠宇终于圆了和梅葆玖合影的梦,合影后他难掩激动之情,给记者发来短信:“感谢西安日报社送给我们这样精彩的演出。” 实际上,这不是李冠宇一个人的话,很多读者都表示,自己是《西安晚报》的老订户,西安日报社此番答谢读者举办这样高档次的演出活动,不但提升了报纸的文化品位,更是千万读者的福音。张建国说出了读者的心声:“这次活动不但赢得了戏迷和社会的认可,更是传承戏曲文化的典范。”(张静) 来源:中国戏剧网
昆曲受年轻人追捧,讲堂全场齐唱昆曲《懒画眉》
昨天,两场人文大讲堂连续开讲――“我爱祖国・红色经典”系列第六场和第七场。谁说年轻人不喜欢戏曲,不爱看经典老电影?昨天上午,年轻人在昆剧表演艺术家、享有“巾生魁首”的汪世瑜先生的带领下,全场齐唱昆曲《懒画眉》;下午,刚刚从金鸡百花电影节担任评委回来的清华大学教授伊鸿,又给听众放起了老电影《红色娘子军》、《杜鹃山》,让年轻人大呼过瘾。 全场一起学唱十遍《懒画眉》 “月明云淡露华浓,欹枕愁听四壁蛩。”昨天上午,空谷幽兰般唯美的昆曲唱腔在省图书馆的浙江人文大讲堂的会场里响起,全场听众集体唱起昆剧《懒画眉》选段,这样的场景在人文大讲堂开讲200多讲以来还是第一次上演。一位听众说:“这场讲座肯定会造就上百位昆剧爱好者。” 上午,从事昆剧表演40多年的著名表演艺术家汪世瑜先生,做客浙江人文大讲堂,一上台,先教大家唱昆剧,唱的那句“月明云淡露华浓”正是他从艺之初所学的第一句唱腔。全场听众跟着汪先生一唱就是10遍,越唱越想唱,一时竟踩不住刹车。 “大家都说昆曲难唱,不好学,可我看你们都学得很好,至少以后出去,你可以自豪地跟别人说,我也会唱昆剧,然后就来上一句。”汪世瑜的玩笑话,却很被台下的听众认同。 年轻粉丝追讨电话 高山流水,知音何在?原以为对昆曲感兴趣的多半是些上了年纪的人,可在昨天的大讲堂现场,汪世瑜先生成了众多年轻学生追捧的对象,他笑着说:“昆曲太美了,文学之美,唱腔之美,表演之美,这么多年轻人来,说明大家对这项中国的传统文化很感兴趣,他们不一定会唱昆剧,但一定都想更多地了解它。”汪世瑜说,不久前,他和剧团在一所大学表演昆剧时,几千人的场馆同样座无虚席,他欣慰地表示,现在昆曲正赶上了一个发展振兴的好时机,现在全国已经有7个专业的昆剧团,我们的演出遍布世界各个角落。 听完汪世瑜的演讲,很多大学生追着索要汪老的联系方式。 《红色娘子军》经典片断震撼全场 上午的昆曲余音绕梁,下午2点30分,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尹鸿教授给大讲堂再续热度。 前晚,第18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在南昌落下帷幕,尹鸿教授是评委之一,昨天他“人不停脚”地从电影节闭幕式的举办地南昌赶到了杭州,如约和人文大讲堂的听众们一起分享中国电影60年的风雨历程。 大讲堂整个大厅里座无虚席,不少听众午饭都在浙图凑合,来不及打个盹就涌进了下午的场子。 现场不仅有讲座,还能欣赏电影。尹鸿教授现场给大家放了几部经典红色电影的片段,让大家都看得入了迷。“85后”听众陆萨算是个电影迷,但她说从来没看过被她爸妈奉为经典的红色电影:“我很少关注这些黑白的老电影,主要因为不知道从什么角度去体味那个时期电影的趣味,去理解创作者的意图。” 年轻人说:老电影很好看啊 听众以青年人居多,他们多有陆萨这样的体会,大家对90年代前的电影史都非常陌生。当他们看到《红色娘子军》片段里,洪常青向吴琼花指出光明大道在“左边”,看到南霸天阴暗的“反面形象”,看到《杜鹃山》里女革命战士威武气势压倒一切匪兵的“造型”,都忍不住会意地笑了,“老电影也很好看啊。”一位小姑娘兴奋地说。 对于年龄稍微大的听众来说,这些人物形象非常熟悉,那是他们那个年代的特征。一位50多岁的听众激动地说:“仿佛又回到从前了,那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集体回忆。” 年轻听众们很快开始理解老电影,因为尹鸿教授在不停地给大家讲解。“以前,中国电影的主题是革命和斗争。你看经典老电影中,给人物的妆容、打光、拍摄位置都是有讲究的。英雄,他一定是仰拍镜头中又高又大又光亮的形象;反面人物呢,往往俯拍,整个基调看上去非常灰暗阴冷。再比如,电影中出现的很多意象、道具都是有含义的,革命引导者为同志们指引的方向一定是向左,一座桥一定暗示着新的人生即将开启。” 昨天两场大讲堂,让听众过足了戏瘾。 来源:中国戏剧网
“昆曲王子”张军与瑜伽大师Duncan Wong合作推出《当昆曲遇见瑜伽》
继第一场《当昆曲遇见钢琴》博得了喝彩连连后,上海新天地Y+瑜伽生活馆日前又上演了一场全新的创意跨界演出——上海新天地昆曲沙龙系列活动之二《当昆曲遇见瑜伽》。新天地邀请“昆曲王子”张军与瑜伽大师Duncan Wong首度合作,延用传统昆曲艺术碰撞时尚生活方式的表现手法,将昆曲融入素有美学形体艺术之称的瑜伽表演中,碰撞出中西艺术融合的火花。 活动开始时,众人首先在瑜伽大师Duncan的带领下,开始十分钟的瑜伽练习,随后,在充满现代气息的瑜伽会所里传出了悠扬的古琴声,“昆曲王子”张军缓缓踱步入场,吟唱着柔美婉约的昆曲曲调,一场独特而唯美的艺术雅宴拉开帷幕。张军向来宾们介绍了昆曲的艺术魅力。同时,Duncan作为融佛教武术、泰式按摩、流瑜伽为一体的现代瑜伽流派的开创人,也配合着昆曲的艺术理念,向观众阐述着瑜伽追求身体、心灵与精神和谐统一的精神真谛。 在对各自的艺术领域稍作介绍后,两位大师随后通过精湛的表演对所讲述内容作出了更为直观的阐述。张军身着彩裤,示范起昆曲表演中的经典身段,以及中国传统戏曲基本功中与瑜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精髓动作。活动的最后部分是整场演出的高潮:张军与Duncan邀请众人一起参与体验昆曲与瑜伽的跨界结合,伴随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美丽唱词,瑜伽在昆曲的节奏中游走,通过体、相、用三点诠释着不同国度艺术之间的和谐统一。(朱旭东) 来源:中国戏剧网
西安秦腔剧院转企改制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文化产业振兴,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要降低准入门槛,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参与国有文化企业股份制改造,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以西安秦腔剧院体制改革为试点,曲江新区在文化体制改革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8月27日,西安市6家经营性文化单位举行了转企改制揭牌仪式,西安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西安话剧院有限责任公司等6家文化企业精彩亮相,其中西安秦腔剧院的转企改制工作最先成行。 据了解,西安市原有4个秦腔艺术表演团体(西安易俗社、西安市五一剧团、西安市秦腔一团、西安市秦腔二团),均为财政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在传统体制下,各个文艺院团创作活力不足,阻碍了秦腔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2007年6月,西安市委、市政府按照“保护传承与面向市场并重”的思路,将西安秦腔剧院整建制移交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曲江新区管理运营,以期利用西安曲江文化产业发展平台,把西安秦腔剧院打造成西安的强势文化品牌。移交后,西安曲江新区对秦腔剧院着力进行体制创新和市场化改革,推动剧院主动适应市场,积极探索传统戏曲传承与市场经营并举的发展路径。 今年3月,西安秦腔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梦回长安》剧组成立,迈出了秦腔剧院实质性改革的第一步。5月,西安市委专题会议研究了西安秦腔剧院的转企改制工作。曲江新区制定了《西安秦腔剧院事转企改制方案》,由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投资3000万元,对原有西安秦腔剧院固定资产进行置换,并出资1000万元注册成立了西安秦腔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完全按市场化运作,原秦腔剧院全体人员全部转为企业身份,实行职工竞聘上岗和聘任制。同时,出台了《西安秦腔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薪酬方案》,以绩效考评奖优罚劣、激励后进,充分调动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6月10日,公司与170名竞聘上岗的员工签订了劳动用工合同,西安秦腔剧院转企改制工作全面完成。 期间,西安秦腔剧院创排的《柳河湾的新娘》入选“五个一工程”,主演惠敏莉获得中国戏曲梅花奖,新创排的《杨贵妃》8月15日在易俗大剧院隆重上演,在西安掀起了一股观看秦腔的热潮。 西安秦腔剧院的成功转企,探索了新形势下国有戏曲院团改革发展的新路。今年8月,西安秦腔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单位,并在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上作了重点发言。 未来5年,西安秦腔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将依托西安曲江新区大文化、大旅游、大产业的优势,以市场化为导向,以资源整合为手段,规划建设西安秦腔艺术博物馆、秦腔文化一条街、秦腔艺术广场等重大项目,形成固定资产达5亿元、年产值达4000万元,以文化、旅游、商业、演艺为主营业务的新型文化演出集团。 来源:中国戏剧网
京剧艺术是种修养
昨天下午,京剧名家、著名程派传人、梅花奖获得者迟小秋,登上鉴真图书馆《扬州讲坛》,主讲《京剧艺术的三大美学特征》,台上台下亲切互动,现场“亮嗓”。 为什么京剧艺术历来有国粹之美誉呢?因为它能准确而完美地体现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精神,体现道德价值观念,体现唯美、浪漫、写意而空灵的东方“歌剧”。京剧艺术陶冶人的情操,追求意韵、意境,所以说它是写意的艺术,是超时空的。 京剧是一门夸张的写意艺术,京剧服装是夸张的写意服装,它不受现实生活中一般逻辑的规范和限制;而是运用象征、变形等夸张手段,设计各类人物的服装,服务于舞台美学和人物的身份、性格,使服装有了鲜明的美学特征。 京剧艺术美学的三大特征:虚拟性、程式性、综合性。 第1大美:虚拟性 我们的京剧演出时,大幕拉开,舞台上除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什么都没有了。只有等演员出场,你通过演员的表演才能知道这舞台上是表现什么地点、什么时间的故事,这就给我们在表现时间和空间上带来了很大的自由。这就是我们京剧艺术强调的虚拟性表演。 由于我们东方人的审美心理特别强调“意象”的感染作用,如同我国的诗歌和绘画注重“写意”和“比兴”一样,都是为了“立象以尽意”,“触景而生情”,甚至是“意在笔先”,“得意”可以“忘形”。国画大师齐白石所画的鱼、虾在水中游弋,栩栩如生。但是他只画鱼、虾,而不画水,完全是通过鱼、虾游水的神态使观赏者去想象水的存在。 显然,在舞台上要表现奔腾的江水,还要有游动的小船,这个设想是很大胆的,因此对表演的要求也是很高的。由于要表现出这样的境界,既没有一滴水,也没有船的影子,完全靠演员启发观众的想象力。 我要给朋友们介绍的这出戏名叫《秋江》,说的是一位少女要去追赶自己的情人,求助于一位老艄翁。热心的艄翁看少女的心情很急,觉得好笑,一边答应帮少女乘船追赶,一边与少女说说笑笑。因为船在江中是起伏不定的,在艄翁与少女说笑时,也要一直表现出船在游动的感觉。道具只有一支船桨,两个人站在小船上必须是一个船头,一个船尾,上船后必须是一个高,一个矮,来表现船的起伏。为了表现船在游动,两个人必须要在舞台上走动,但是不管走快走慢,船的长短大小不能变化,所以两个人的距离也是不能变化的。为了表现船动,而不是人动,两个人的起伏动作不能影响两个人的对话。这就要求动作不但要协调,还要非常熟练。 演员的所有语言和动作都是经过夸张、美化后重现舞台的,所以,有人说:京剧是“以舞蹈演故事”。 这种虚拟的表演,必须做到三点,第一,我们的动作必须是有生活依据的;第二,空间和时间的变幻是自由的,但是我们的表演是严格的,感觉是真实的,不能有一点随意的地方。第三,我们的动作和眼神是源于生活的,但不是生活的照搬,一举一动都要舞蹈化、规范化。 第2大美:程式性 提起京剧的程式,有些人就以为凡“程式”必然是陈规陋习,必然是条条框框,必然是对艺术改革的束缚。其实,世界上各种艺术都与京剧一样存在着程式,没有程式就没有了艺术。程式就像我们写文章时的语汇、词组和成语经过严格的语法规范连缀起来一样。如果取消了这些程式,这些艺术也就不能存在了。 不过,京剧的程式可能更为成熟,也更为灵活多变,更具可塑性,并且开宗明义地承认程式。这是因为京剧的表演程式是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和丰富纷繁的社会生活中高度提炼的表演语汇。比如唱腔板式的安排,嬉笑与哭怒的方式,开门、关门、骑马、登舟、乘车、坐轿、上山等等都有一套完整的、相对固定的表现方式。我们把这些程式根据剧情巧妙地连缀起来就是一出完整的戏。 比如在化妆上、服饰上,每个行当都有自己的规范,刚才大家也看到同是唱腔和念白,同是走路,四种行当也有四种不同的脚步,这个程式是源于生活的。 京剧丰富的表演程式在表现剧情和刻画人物形象上都是取之不尽的。 第3大美:综合性 大家知道舞台表演艺术有歌剧、话剧、哑剧和音乐剧等等。我们的京剧艺术,既有优美动听的唱腔,又有精彩的舞蹈、武打、武术的内容,同时也包括了哑剧的内容。另外,从京剧的化妆,脸谱造型上看,颇具美术性、雕塑性;从京剧表现历史故事和古代名著上看,颇具历史性和文学性,应该说京剧的综合性是很多艺术性质所不能比拟的。 讲到京剧的综合性不能不强调在京剧的演出中,乐队与演员的重要性。 京剧的乐队分文场和武场,文场是管弦乐,京胡的表现力度很强,表现人物情感或渲染舞台气氛是很显著的。京二胡音色比京胡要宽厚,在早期的京剧伴奏中没有京二胡,20世纪,梅兰芳大师为了加强女性角色,增加了,从而增加了演唱韵味,这是梅先生对京剧乐队革新的创意,保留至今,成为京剧乐队的主要声部之一。武场的打击乐,重要是由大锣、小锣和铙钹。 京剧在化妆、服装等舞台美术方面还要表现出人物的鲜明个性和身份。京剧舞台上的人物造型也是程式规定中尽出变化,在运用眼神和面部表情方面也要做到“眉目传情”。 舞蹈以及造型(亮相)、武术也都要结合人物和剧情,表现出色彩鲜明,具有“雕塑感”、“韵律感”。 当然,京剧艺术的特征更重要的是艺术语言的感染,以其丰富的表演手段走遍世界每一个角落,都能找到知音。 总之,欣赏京剧是一种修养,是一种精神境界,寻味、体味、品味、玩味是欣赏京剧的一个过程。 总而言之,京剧艺术是反映我国传统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佛学、社会心理学、民俗学、历代文学、音乐、雕塑、绘画、美学的一部百科全书。 记者 陶敏(根据录音整理) 本版摄影 赵军 ■幕后故事■ 《梅兰芳与他的朋友》真迹展: 余光中连夜题词 《梅兰芳与他的朋友》展现着梅兰芳的绝世风华。 这一重磅展览为配合此次讲座而特别举办,正在鉴真图书馆附设鉴真美术馆公益展出,中国梨园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书画真迹平时难得一见,还展出了梅兰芳票友的墨宝,设有罗振玉、梁启超、齐如山、胡适、林语堂、傅斯年、郁达夫、朱自清、张大千、梁实秋等名人的作品。 220年前,徽班在这里进京。今年,是梅兰芳先生诞辰115周年,展览意义深刻。 昨天,展览策划者黄议震称,展品大多来自港台的收藏家、收藏机构。“当大家听说在扬州举办这一展览时,都热情支持。” 展览筹备的时间很紧,前后才10天左右,并印刷成册。“很感谢余光中老师,书要编印的前一天晚上11:30,我给余老师打电话,想请他题词。得知,隔天他就要到南京,早上5:00就要出门了。挂断电话后,不到两分钟余老师就打来电话说,你明天来拿吧,他三更半夜写的。还有张晓风先生也是一直练书法,一直写到凌晨四点半。” 展览将持续至11月17日。 记者 桂国 来源:中国戏剧网
“唐家班”对外公开招收青少年学习变脸
29岁的大连小伙唐东是全国三大变脸王之一“变脸大师”周宗淳老人的弟子,他在川剧变脸的基础上自创一派,成为中国“双面变脸王”。10月10日,唐东正式收下两名弟子,成立“唐家班”,对外公开招收青少年学习变脸,培育人才,迈出了发展壮大“川剧变脸”这一民间艺术的第一步。 上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看完川剧后曾叮嘱过,变脸是国家机密,不能随便泄露。1987年,文化部正式出文,将川剧变脸艺术列为国家二级机密,这也是中国戏剧界唯一一项国家机密。 “那一张张色彩斑斓的脸谱究竟是如何被一层一层揭开的呢?揭下来的脸谱又是如何被变走的?”多年来,“变脸前辈们”都遵循“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原则,使川剧变脸这一绝技一直蒙着神秘的面纱,让人感觉神秘莫测。 现状堪忧 一度掀起变脸“解密热潮” 当日,19岁的尹思傲和16岁的彭炫两名弟子身着长袍,跪地向唐东行拜师大礼。唐东宣读“唐家班”的规章制度,第一条就是“保密制度”,包括唐家班学员不许擅自招收学员,唐家班学员在任何时候,都不许泄露变脸机密给任何人,包括亲人、朋友。 唐东2001年跟随周宗淳老人学习变脸,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能独立设计制作服装和脸谱的“变脸王”。谈到为何成立“唐家班”,唐东忧心忡忡。他说,川剧变脸源于四川,是中华艺术的瑰宝,通过舞台的表演,展示给观众的是其蕴含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在二三十年前,会川剧变脸的人“凤毛麟角”,而在六七年前,社会各界对川剧变脸掀起了狂热的“解密热潮”,一时间电视、报纸、网络都“流行”起对变脸进行“研究、探秘、解密”的信息。就有贪图钱财的人把传授这一绝技当成了谋取名利、赚取金钱的手段。 他十分痛心地说:“变脸艺术是一代代川剧艺人呕心沥血创立的绝技艺术,可现在,在社会上出现了没有套路、没有身法、没有手法、没有基本功、更没有师父言传身教的变脸演员,造成现状很乱。我看到变脸艺术被人糟蹋了,感到很痛心!” 远大前景 学赵本山,振兴变脸艺术 唐东渐渐意识到,为保护这项中华戏剧艺术瑰宝,应该使这门艺术发展壮大,而培养优秀的人才首当其冲。“赵本山能把民间艺术的二人转带动起来,我也要承担起振兴变脸艺术的责任和使命。” 得到周宗淳老人的首肯后,他拉起了“唐家班”的旗帜,就是让真正热爱这门艺术的青少年走近“变脸”,通过完整的学习,使这一艺术发扬光大。 他的“唐家班”面对大连青少年“招兵买马”,男女不限,10岁至18岁,人品端正,不吸烟,不酗酒,能吃苦,有毅力,身上无文身,家庭教育严谨,有一定艺术特长者择优录取。 在唐东的心中,有着美好的憧憬,他心目中的川剧变脸的方向是“突破传统的单人变脸,以双人变脸、三人变脸、群体变脸为主,结合舞蹈、杂技、戏曲等舞台表现形式,在服装风格上呈现长披风、短披风、木偶变脸等风格,最终以川剧变脸为艺术依托,塑造独立的舞台表现形式,结合经典历史故事,塑造舞台艺术的精品。”(葛运福) 来源:中国戏剧网
豫剧《清风亭上》荣获十大精品剧目奖戏曲类第一名
10月14日,记者从省文化厅获悉,豫剧《清风亭上》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奖戏曲类第一名,这是中国政府颁给艺术界的最高奖,也是中国戏剧界最具权威的大奖。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对此做出批示:很好,豫剧二团再夺大奖,再创佳绩,可喜可贺。 豫剧《清风亭上》是省豫剧二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部署,在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的领导和支持下,历经四年,打造的又一精品剧目。该剧是根据中国传统戏曲经典名剧《清风亭》改编而来,新版豫剧《清风亭上》,在保持原作固有的精髓下,进一步强化了故事情节的合理性和戏剧矛盾的尖锐性,戏剧冲突更加集中,主题开掘更加深化,受到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豫剧《清风亭上》是省豫剧二团继《程婴救孤》之后为河南拿到的第二块含金量最高的国家级金牌。这标志着河南的戏剧艺术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为建设文化强省又出了一份力,为河南人民争得了荣誉!(陈茁) 来源:中国戏剧网
中国的京剧艺术家们唱响法兰克福
当地时间14日中午,尽管天气晴朗,但是阵阵冷风已经送来了不小的寒意。然而,在法兰克福会展中心临时搭建的广场舞台上,来自第61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主宾国――中国的京剧艺术家们却燃点起一把中国传统文化之火。 活动伊始,欢快的锣鼓声以及热闹的舞狮表演便在舞台周围吸引来了近百位书展参观者。随后,于魁智、李胜素两位京剧艺术家以及其他数位京剧演员联手为在场观众表演了经典剧目《打渔杀家》选段。演员们美轮美奂的扮相、非同一般的唱腔以及精彩高难的筋斗,让观众看得过瘾,听得新奇。表演赢得阵阵热烈的掌声与喝彩。 一位年老的德国观众在记者身旁不住地“叫好”。他操着不甚流利的英语对记者说,他十多年前曾到过中国,看过京剧,当时就被演员的精湛表演所倾倒。这次能够在法兰克福再次亲眼看到京剧表演,“真要感谢主宾国中国送给我们这份厚礼”。 于魁智和李胜素在演出结束后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法兰克福国际书展是一个在国际上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展会。此次中国能够成为主宾国,一方面在于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另一方面则源于中国对文化、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 他们还表示,虽然天气寒冷,演出条件也有些简陋,但是演员们都表演得非常认真,也能够感受到观众们的热情。所以,相信此次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一定可以在展示中国文化、增强世界对中国的了解方面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第61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于当地时间13日晚拉开帷幕,为期5天。中国首次作为书展主宾国派出了庞大参展阵容。据介绍,中国作为主宾国将举办612场活动,以便让各国朋友感受中国、认识中国。(尚栩) 来源:中国戏剧网
谢晋最后的“绝作”《原野》上演
下个月,由已故著名导演谢晋执导、李宝春麾下的台北新剧团表演的京剧《原野》将作为参演剧目登陆上海国际艺术节。这是曹禺的《原野》首次被搬上京剧舞台,也是谢晋最后的“绝作”。 作为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常客”,台北新剧团的“当家人”李宝春昨天再度来到上海,为他11月来沪上演的京剧《原野》做宣传。身为京剧大师李少春之子,出身世家的李宝春每一次都会带给上海观众不同的惊喜。继之前的“新京剧”《巴山秀才》和两年前的“新老戏”《乌盆记》之后,他的台北新剧团再一次尝试把曹禺作品中最难演的《原野》搬上京剧舞台,这也是京剧第一次演出《原野》。值得一提的是,该剧的总导演是已故的谢晋,这不仅是这位电影导演生平唯一一部京剧作品,也是他生前最后的“绝作”。 把《原野》排成京剧 作为台湾唯一一个民间的传统戏曲剧团,台北新剧团的剧目创作始终在寻找艺术和市场之间的平衡。无论是改编传统戏的“新老戏”,还是新编的“新京剧”,李宝春一直在寻求京剧和现代观众之间的联系,“我希望新创作的东西能够有现代意义,既让老观众不失望,也让新观众有兴趣。”而因为多年来的这种尝试,如今的台北新剧团,年轻观众已经占据多数。 对于这次选择《原野》,李宝春坦言是有冒险的尝试。因为曹禺自己都曾说:“对于一个普通的剧团而言,演《雷雨》会成功,演《日出》会轰动,演《原野》会失败。”而仇虎的形象,对于多以儒雅的文武老生形象示人的李宝春而言,更是很大挑战。 但李宝春却认为,《原野》对戏曲的表现来说有很大可能,因为可以展现京剧的形式和写意之美,“比如树林里的戏,树都是人扮的,京剧的靠旗就是树枝。扎起靠旗就是树,拿起火把就是人。剧中很多强烈的冲突,我们可以用唱念翻打配合灯光等各种戏曲手段表现。” 除了在艺术上有用武之地,《原野》也是李宝春和他的艺术伙伴们对曹禺逝世十周年的一次纪念。京剧《原野》的制作人辜怀群说,在台北几乎没人知道曹禺。排戏需要200多本《原野》剧本,在台北愣是找不到。为此,此次的《原野》也是一次文化推广。曹禺研究专家田本相被邀为内容把关。作曲家朱绍玉担任音乐创作。而剧本仍然由李宝春自己编写并排演。 谢晋生平最后一次创作 谈及参与了该剧导演的谢晋,李宝春不由感慨:“这次来上海也是对谢导的怀念,本来说好下一部戏《天龙八部》也要一起合作的,没想到他现在已经去了,所以很遗憾。” 谢晋和李宝春相识多年,当年和李宝春的父亲李少春更是好友。李宝春说,虽然谢晋参与这个戏的指导时间只有10天,但我却从他身上看到了前辈艺术家的认真和执著。“我们每次请谢导看戏,纸和笔都要准备好搁在一起。有一次我们一起吃饭,请谢导提提对戏的意见,谢导说,吃饭时候怎么能说戏,吃完了好好说。” 李宝春说,作为电影导演,谢晋给这个戏从视觉上提了很多意见,也丰富了道具运用的层次。并且一直强调演员要重视人物的内心表现,从里往外演。“他不会让你改传统的程式和表演,但会让你丰富让你加强。” 事实上,作为生平最后一部作品,谢晋生前也曾表达过对执导京剧《原野》时间太短是他的一大遗憾,如果给他一个月的时间会更完整。他曾说:“曹禺先生是我在中戏的老师,他的话剧《日出》《雷雨》都不断在演,可是敢演《原野》的不多。就连先生自己都跟我说,这个戏经常演出失败,因为人物众多、人性丰富。我拍摄过很多的电影和话剧,但都没有京剧《原野》艺术性强。” 来源:中国戏剧网
《程婴救孤》入选大学语文教材
我省著名青年剧作家陈涌泉创作的《程婴救孤》刚刚入选大学语文教材,同时入选的还有汤显祖、曹禺、莎士比亚作品。 由省豫剧二团排演的古装豫剧《程婴救孤》,可谓拿奖杯拿到“手疼”。国家文华大奖、文华剧作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中国戏曲学会奖、中国艺术节观众最喜爱剧目奖,这些奖项都有《程婴救孤》的份。《程婴救孤》改编成电影后,又获得电影华表奖,最近还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提名。评论界称赞该剧实现了古典名剧的现代转换,是名著改编的范例、中国戏曲改革创新的成功之作。 作为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堪称权威。《程婴救孤》剧本位列在该教材的戏剧文学单元,本单元荟萃了古今中外的优秀剧作,《程婴救孤》是入选的唯一当代戏曲剧本。同时入选的其他作品还有汤显祖的《牡丹亭》、曹禺的《日出》、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陈和生) 来源:中国戏剧网
梅花奖艺术团美国行
应美国亚洲文化传媒集团之邀,中国戏剧家协会梅花奖艺术团组成以梅花大奖获得者尚长荣、裴艳玲为代表的强大阵容,将于本月15日首次赴美,16日晚在波士顿约翰·汉考克厅、18日晚在纽约林肯中心演出。 承办方亚洲文化中心在美国报刊和网站上刊有一段宣传语,对本次演出的梅花阵容和节目内容做了概括,引如下—— 这台金秋十月大戏,以戏剧、歌曲名段汇演的方式,为海外同胞献上视觉和听觉的文化盛飨。演员阵容强大:尚长荣(京剧花脸)、裴艳玲(京昆梆老生)两位成就卓越的梅花大奖艺术家;“二度梅”艺术家林为林(昆剧武生)和孟广禄(京剧花脸);著名越剧小生赵志刚和花旦单仰萍、绍剧名角十一龄童(刘建杨);中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万山红、么红、韩延文等,而在著名电视剧《渴望》中成功塑造了“刘慧芳”一角的张凯丽将和知名演员吴京安一同担纲主持。 那些脍炙人口的名段、歌曲也将再次唱响波城夜空:《曹操与杨修》(京剧选段)、《齐天大圣孙悟空》(绍剧选段)、《红楼梦》(越剧选段)、《吕布试马》(昆曲选段)、《林冲夜奔》(昆曲选段)、《那就是我》、《青藏高原》、《今夜无人入睡》…… 梅花奖艺术团组建四年多来,已经在国内20个省份和港澳台地区演出80多场,观众人数达30余万,所到之处深受广大观众欢迎。近年来,梅花奖艺术团也已多次出国演出,反响强烈。 我相信,此次美国行一定会圆满成功。(季国平) 来源:中国戏剧网
京剧将申报世界“非遗”
中国今年申报22项全部通过,端午、书法、粤剧等同时入选,已有26项入选,总数全球居首 端午、书法等22项日前同时入选“世界非遗”。昨日,文化部举行专题发布会介绍,目前,全世界共有166项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以总数26项居首。 昨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庆善透露,中国已有几个地区申请京剧作为本地区申报“世界非遗”的候选项目。京剧将在明年申报“世界非遗”,目前,此项工作由北京市文化局负责组织。 中国22项入选占总数近三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日前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第四次会议,审议并批准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76个项目,其中,中国申报的端午、书法、粤剧等22项全部入选。此外,羌年等3项入选“急需保护非遗名录”。 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副局长余兴义介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本次申报项目数量没有限制。在所有76项入选“世界非遗”项目中,中国占28%。此前,“世界非遗”每两年评选一次,每个国家只能申报一个项目。今后,申报将每年进行一次,申报项目数量不限。 今年申报,“我们的项目从上午开始念,一直念到下午”,余兴义说,只要有一个缔约国否定,项目就不能通过。因此,会议期间,中方与缔约国和大会组委会进行了大量的沟通工作。 国内PK“端午”胜“春节” 向联合国正式申报之前,根据各地申报的项目,文化部组织了包括中国社科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机构在内的专家委员会进行了讨论和投票。在讨论到民俗类的项目时,专家们纷纷投票给了端午,而没有选择春节。 文化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春节是“一个挡不住”的节日,从保护和发展的角度来看,端午应该更加受到重视。 此外,四年前,韩国申报“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级非遗”,引起强烈反响,国民强烈呼吁保护中国的端午节。虽然“江陵端午祭”是从我国流传到韩国的,而且发展到现在也与我国的端午习俗完全不一样,但是保护端午节习俗也成为了影响此次专家投票的一个重要原因。 “申遗”并非专利注册 按照规定,申报非遗并不是知识产权、专利注册,类似的项目一个国家申报成功了,其他国家还可以继续申报。因为,不同的项目在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 文化部非遗司司长马文辉在发布会上介绍,今后将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以29个项目作为重点示范项目,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规划,实施更加科学的保护。 此前,我国已有昆曲、古琴艺术等4项入选“世界非遗”。 今年入选22项“世界非遗” 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南音、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侗族大歌、粤剧、格萨(斯)尔、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热贡艺术、藏戏、玛纳斯、花儿、西安鼓乐、中国朝鲜族农乐舞、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中国剪纸、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中国雕版印刷技艺、呼麦 此前入选4项“世界非遗” 昆曲、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以及与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 今年入选3项“急需保护非遗” 羌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 - 对话 “准备材料 专家20余天连轴转” 中国非遗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表示,我国拟出台法律保护非遗 “我认为,目前我们非遗保护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其实还是认识问题。我们要积极推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出台。类似的法律在日本和韩国,几十年前就有了。我们要抓紧。” 昨天,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庆善,介绍中国此次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等22项非遗情况时表示,中国计划出台法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申报 特别关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新京报:我国国家级非遗项目有1000多项,此次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为何选择了端午节等22项? 张庆善:申报工作是由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提出申请的,文化部委托非遗中心组织专家进行论证评审。 来源:中国戏剧网
太原再推文化惠民“晋剧展演周”
记者从太原市文广局9月29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继“五一”之后,太原市文广局将于10月份再度在省城长风剧院推出文化惠民“晋剧展演周”,本次展演周同样采取了“政府补贴、低票价运作、百姓享受”方式。市民只需掏10元到20元的票价,就能在九九重阳节期间欣赏到由晋剧名家谢涛领衔主演的晋剧名段 《烂柯山下》及由多位“杏花表演奖”得主出演的晋剧名段《风雨行宫》《梨花归唐》《假婿乘龙》和《女忠孝》。 据了解,在太原有不少老年市民都是十足“戏迷”,但由于获利少,近年来市区各大剧院很少演出传统晋剧,一些老年戏迷不得已只好在节假日骑上自行车到近郊农村赶戏看。为满足这部分市民的文化需求,长风剧院于今年元旦、春节和“五一”期间先后推出文化惠民戏剧展演活动,并决定于今年九九重阳节期间再度举办以“尊老、敬老、爱老”为主题的“晋剧展演周”。剧院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保证文化惠民晋剧展演周演出效果,剧院仅舞美设计就先后投资了不下数十万元,再加上演员出场费用、灯光、乐队等相关费用,在剧院演出一场文化惠民晋剧有时不仅赚不到钱,还得倒贴不少。承担本次“晋剧展演周”演出任务的太原市实验晋剧院青年团,不仅有曾获中国戏剧“梅花奖”和文化部“文华表演奖”“白玉兰奖”的谢涛鼎力出演,多位优秀青年晋剧演员也将为观众奉献精彩演出。考虑到在前几次“晋剧展演周”举办期间经常出现剧场爆满、市民一票难求状况,本次“晋剧展演周”将采取市民凭本人身份证购票新办法,每位市民最多只能购买4张票,并首次采取提前售票办法,从10月1日起市民就可到长风剧院办理购票事宜。 来源:中国戏网
京剧界王菲:张火丁领衔国庆演出
连续四天,将分别演出“经典京剧折子戏”专场、由张火丁和学院多位教授和中青年骨干教师联袂演出的京剧经典剧目《龙凤呈祥》、“京剧红色经典”《红色娘子军》和由张火丁与多位京剧名家联手演绎的“程派”经典剧目《锁麟囊》。其中,“学院版”《龙凤呈祥》不仅场面宏大、行当齐全、文唱武打都非常精彩,同时在舞美灯光和服装设计方面也大胆创新,营造祥和喜庆的氛围;京剧《红色娘子军》为40年来首度复排,集合了学院最优秀的师生,在“万泉河水清又清”的亲切旋律中,必将呈现比芭蕾舞《红色娘子军》更为气势恢宏的舞台作品;而《锁麟囊》是张火丁近年来演出最多的作品,她秀美的容貌和婉约的性格及对程派艺术的深刻领悟,令她扮演的薛湘灵有着别具一格的美——她在受邀赴香港登台时,曾被一向用词精准的香港媒体形容为“京剧界的王菲”。
六大京剧院庆祝建国60周年大型演唱会
回望60年经典 唱响盛世强音往事并不如烟——南方片六大京剧院团庆祝新中国成立 60周年大型京剧演唱会隆重献演 60年来,京剧与新中国同在60年来,京剧伴随着时代的进步60年来,京剧发展的历史印记,如悠悠往事,难以忘怀…… 为表达京剧人对新中国60华诞的庆贺,由上海京剧院、湖北省京剧院、云南省京剧院、江苏省京剧院、福建省京剧院和浙江省京剧团共同主办的“往事并不如烟——南方片六大京剧院团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型京剧演唱会”将在10月2、3日隆重献演于上海天蟾逸夫舞台。 1、六大著名京剧院团首度联手,汇集中国南方20余位优秀艺术家。 此次系列演出包括两场大型京剧演唱会和一场精品折子戏专场演出,集中了李炳淑、陈少云、关栋天、夏慧华、史依弘、李军、唐元才、李国静和赵麟童、张慧芳、胡春华、李洁、田磊、周凯等20余位六地优秀艺术家。六大京剧院团强强联手,名团、名家汇聚一堂,戏迷们将在这次演出中一次看个够。 2、回望60年经典剧目和唱段,集中展示60年来的京剧发展成果。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京剧舞台上诞生了无数个新创剧目,这些剧目经过岁月磨砺,舞台淘洗,留下了一大批久演不衰的剧目。此次演唱会,综合剧目样式、音乐风格、行当类别、表现题材等因素,最终选择的演出剧目都是能深刻反映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性剧目,使观众在重温这些脍炙人口的唱段和熟悉的人物形象的同时,感受到新时代京剧艺术的蓬勃生命力。 3、首次将银屏视觉与现场演唱揉合,以拓展演唱会的表现内涵与外延,追溯历史记忆。 此次演唱会不是简单的庆贺演出,也不仅仅是单纯地唱段欣赏,而是以回溯唱段(剧目)的历史背景为主题,改变传统主持人串联的样式,制作了一部以历史脉络为主线,以所选剧目为支点的多媒体影像画面,挖掘出演唱剧目的创作背景、创作过程、艺术特点和演员掌故等,以投影方式呈现于舞台, 增强了演唱会的内涵与外延空间,清晰地勾勒出京剧艺术在新中国60年间的发展概况。 来源:中国戏曲网
晋城市上党戏剧院“一对一”扶贫送温暖
(本网讯 真水无香报道)国庆中秋两节至,暖意融融共此时。日前,晋城市上党戏剧院响应市委市政府“市直副处以上干部‘一对一’扶贫活动”号召,副院长郭孝明、张爱珍分别深入市区贫困家庭进行走访慰问,向他们送去了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与节日祝福。 中国上党戏曲网站站长、市上党戏迷协会会长张付军(晋安),市上党戏迷协会常务理事申陵锋(真水无香)陪同了走访慰问。 9月21日下午,市上党戏剧院副院长、著名上党梆子表演艺术家张爱珍一行来到市瑞丰路城乡局小区一贫困户窦某家中,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及身体状况,并和病患者亲切交谈,嘘寒问暖,送上节日慰问品和慰问金,代表市上党戏剧院、市委市政府向他们致以节日的祝福。当说明来意后,患者异常激动,万般感谢,表示以后一定安心养病,争取早日康复,尽快融入到温暖的社会大家庭中。 随后,市上党戏剧院副院长、著名上党梆子表演艺术家郭孝明一行又来到泽州路2551号某小区贫困户崔某家中。这是一个患病者家庭,无生活来源,极度困难。在交谈中,老人两手颤抖,双唇翕动,不住地点头表示感谢。郭孝明说“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举国欢庆,国泰民安。你们的困难是暂时的,党和政府不会忘记你们,在国庆、中秋到来之际,我们特来看望你们,给你们带来节日礼品和祝福,祝你们过一个祥和快乐的双节。” 据了解,在新中国60华诞之际,市委市政府进行了“一对一”扶贫活动,向全市贫困家庭送去了党和政府和亲切关怀和节日祝福,使全市人民度过了一个和谐、安定的国庆中秋佳节。
第七届黄梅戏艺术节完美结束
为期12天的中国·湖北(卓尔)第七届黄梅戏艺术节暨黄冈地方戏曲新作展演,于9月27日晚在市职工活动中心落下帷幕。 市领导刘善桥、刘雪荣、张国秀、刘树生、杨智、邓新华、蔡德坤、孙璜清、张永斌、包玉兰、梅香雪、熊早枝、王体全、李儒志,省文化厅副厅长、文物局局长沈海宁,以及市直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各县市区委宣传部长、政府分管领导、文化局长、剧团团长等出席闭幕式。 市委书记刘善桥宣布中国·湖北(卓尔)第七届黄梅戏艺术节暨黄冈地方戏曲新作展演胜利闭幕。市长刘雪荣致闭幕词。刘善桥、刘雪荣、张国秀、沈海宁等为获奖单位和个人颁奖。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邓新华宣读《关于印发湖北省第七届黄梅戏艺术节暨黄冈地方戏曲新作展演评奖结果的通知》。副市长梅香雪主持。著名导演艺术家、大型现代黄梅戏《李四光》的导演余笑予,李四光的扮演者、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张辉被授予“特别贡献奖”。 本届艺术节精彩纷呈,好戏连台。韩再芬的表演魅力四射,余秋雨文化讲座生动精彩,10场黄冈地方戏曲展演争芳斗艳,“万张戏票送百姓”活动深入人心。我市黄梅戏艺术节现已举办了七届,本届艺术节是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参演节目最多的一次艺术节,在省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不愧为“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本次艺术节的成功举办,是对我市戏曲创演的一次大检阅,对黄梅戏艺术的一次大提升,对黄冈城市形象的一次大宣传,对我市文化事业的一次大促进。 闭幕式上,演出了大型文艺节目《黄梅飘香》。(吴晶) 来源:中国戏剧网
昆曲沙龙系列活动之《当昆曲遇见钢琴》
一向注重中西方文化推广的上海新天地,将在未来的半年时间内,推出上海新天地昆曲沙龙系列活动,通过六场形式新颖的昆曲主题活动,再次“放大你的生活”,使中国传统的艺术文化在上海新天地这个当代时尚地标里凸显出独一无二的文化质感。 据了解,每场沙龙活动将由“昆曲王子”张军主持,并邀请一位特别嘉宾,分享与昆曲相通的艺术形式和生活方式。 9月26日,在上海新天地壹号会所里,一场新颖娓美的艺术盛宴隆重登场——上海新天地昆曲沙龙系列活动的首场主题沙龙《当昆曲遇见钢琴》,在张军和素有“原声李斯特”之称的青年钢琴艺术家孙颖迪之间展开。 在活动中,张军开场首先用轻松感性的方式介绍昆曲的历史文化以及发展中的趣事。伴随着悠扬的古琴声,张军把被誉为“百戏之祖”的昆曲长达六百年的历史拆分成三个重要阶段,通俗委婉地讲述和演绎着融合在这门古老艺术中的文学、音乐、声腔等元素;当昆曲的历史在古琴声中暂时落下帷幕,张军随即请出了孙颖迪。 作为首位摘得佛朗茨·李斯特国际钢琴大赛桂冠的华人钢琴家,孙颖迪自幼深受西方音乐的熏陶。这一次,他与张军一起同台对话,讲述着自己对昆曲艺术的独特理解,两人也首次将德彪西的经典作品《牧神午后》和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进行对比,探寻两位不同时代、不同背景的艺术大师背后所相通的心灵感受。 孙颖迪亦即席演奏了著名的钢琴作品《牧神午后》;两人的对话暂告一段落后,由青年演员现场演绎的《牡丹亭·惊梦》这一经典昆曲选段又再一次把人们带入了亦真亦幻的镜界。在欣赏完各自原汁原味的艺术表达之后,整场活动的高潮是由孙颖迪和张军演绎他们共同创作的跨界作品,融合了德彪西的传世作品《塔》和汤显祖《牡丹亭》中的【山桃红】,这一段仿佛从前世逶迤而来的声音和旋律,把在浮躁的生活中的人们带入宁静独特的文化意境。两位青年艺术家珠联璧合的高超技艺,博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喝彩。 上海新天地昆曲沙龙系列活动还将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3月期间陆续推出另外五场风格各异的跨界主题沙龙,其中昆曲沙龙系列活动之二《当昆曲遇见瑜伽》将于2009年10月11日举行。昆曲王子张军将与瑜伽大师Duncan Wong举行首次创意跨界合作,在昆曲的浅吟低唱之中,潜心打坐冥想,体验非同一般的融合。(朱旭东) 来源:中国戏剧网
越剧瓯剧木偶剧好戏连连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结发夫妻》、平阳木偶剧团的《凤凰涅槃》,还有温州瓯剧团的《洗心记》,昨日分别在杭州的红星剧院、省儿童艺术中心和浙江胜利剧院上演。越剧、木偶剧、瓯剧,锣鼓铿锵,欢喜热闹,大人小孩在国庆长假各取所需,看得真当落胃。 由洪瑛、吴春燕领衔主演的《结发夫妻》,由国家话剧院名导田沁鑫执导,取材于朱买臣马前泼水休妻的典故,但主创作了重新解读。毕竟婚姻中夫妻感觉好还是不好,茹人饮水,冷暖自知,不能只有一种说法和判断。所以虽然是一出老戏,经过改编后,满堂观众看起来还是觉得新鲜有趣,特别是结尾,这对冤家夫妻告诫观众,看了我们的故事,今晚回去别吵架了,明天?明天再吵?那我们可管不着啰。从来没见过这样解构越剧的观众,笑嘻嘻地走了。 木偶剧《凤凰涅槃》,逗乐的则是小孩。故事主角成了美丽的蓝孔雀。这只蓝孔雀不仅漂亮,还有美丽的嗓音,又会跳舞,难免要骄傲,所以心魔就来了。心魔控制了蓝孔雀的思想,让她变得高傲自私……该剧由《寒号鸟》编剧、著名儿童剧作家沈经伟和赵阳原创,平阳木偶剧团排演时,融入了帐头木偶、布袋木偶以及变脸、歌舞、魔术等诸多特技。 远道而来的瓯剧《洗心记》,和《结发夫妻》一样,讲的也是家长里短。新媳妇,嫁到这样一个家庭:公公年迈,侄儿年幼,丈夫懦弱。可惜她没有撑起这个家,反而专横跋扈。大家都让着她的原因是,她是一个病人。有一天,这户倒霉家庭的一个朋友来访,他是一位高明的医生,探病问源,对症下药,连用三剂猛药,治好了女人的病,使这个濒临破碎的家重新团圆,从此“人和家兴”。虽然杭州人听瓯剧,有点费劲,但瓯剧可有来头了。它起源于明末清初,原名“温州乱弹”。以温州乱弹腔为主,兼唱高腔、昆腔、徽调、滩簧、时调等六种声腔,是我国古老的多声腔戏曲剧种之一。温州瓯剧团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瓯剧平时难得在杭州演出,昨天很多杭州人赶去看了一回古老的剧种。 来源:中国戏剧网
小香玉“让更多的苦孩子能学到豫剧艺术”
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小香玉应邀参加我市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暨淇河酒业35周年庆典综艺晚会。 晚会开始前,记者慕名采访了小香玉。“确切地说,这是我第二次来鹤壁了,第一次来鹤壁是直接去浚县演出,到新区是头一次,没想到鹤壁环境这么优美。城市绿化、建筑设计很有特色。咱们鹤壁的豫剧也是声名远扬,观众的水平很高,我很喜欢这里。浚县也是个好地方,有其他地方没有的文物古迹,看了以后感到很震撼,浚县的人也特别热情。” 小香玉快人快语,显得非常豪爽,这和她塑造的大家非常喜爱的花木兰形象非常贴近。小香玉说:“鹤壁有一条河叫淇河,淇河跟鹤壁这个城市一样美。我了解到淇河酒业也有一帮非常朴实的人在努力做着鹤壁自己的企业,咱们河南有很多特别有名气的企业,希望淇河酒也像河南豫剧一样走到全国去,多为鹤壁经济发展作贡献。” 常年从事公益事业的小香玉说起公益事业来娓娓而谈:“对我来说,做公益事业也是一种家风,奶奶常香玉为抗美援朝捐过一架飞机。在她的影响下,再忙我也要抽出时间参加一些公益活动。”1994年,小香玉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全免费的专门招收山里娃和孤儿的希望艺术学校。2005年,小香玉在北京创办了打工子弟艺术团,传播河南精神,传播豫剧艺术。 “国庆前夕,大家都会拿出自己最优秀的作品、或者最能展现自己的作品奉献给观众。河南电视台给我做了一个专场演出,名叫《谁说女子不如男》。”由于身兼数职,小香玉的行程安排得满满的,但她表示:“以后要干的事情很多,豫剧会坚持做下去,不能让喜欢我的观众失望。影视剧也要继续做下去,电影一定还要拍,关键是找个好剧本。公益事业我要很长久地做下去,一直做到老,做到不能动,让更多的苦孩子能学到豫剧艺术,把豫剧艺术发扬光大。” 来源:中国戏剧网
上一页
1
2
...
44
45
46
47
48
49
50
...
53
54
下一页
共 1067 条
备案/许可证号:
晋ICP备15004613号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3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