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退出登录
会员注册
搜索
首 页
戏曲新闻
视频欣赏
经典唱段
伴奏下载
团体简介
人物简介
戏迷天地
访谈采风
唱段唱词
唱段曲谱
上党戏曲论坛
收起
用户注册
用户名:
注:真实姓名才可通过审核
设置密码:
确认密码: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立即注册
会员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立即登录
邮箱找回
系统会自动给您的注册邮箱发密码查找信。
立即找回
留言反馈
姓名:
电话:
提交
最新推荐
上党梆子《头场》
《我爱上党戏》467-22-强3吴金凤
《我爱上党戏》466-22-强2冯庭玉
《我爱上党戏》465-22-强1刘建国
《我爱上党戏》464-22-抢2
《我爱上党戏》463-22-抢1
《我爱上党戏》462-22-晋3
《我爱上党戏》461-22-晋2
沁水县人民剧团新排剧目《书生恩怨》首演
戏剧要发展 必有民营团
首届黄河流域戏曲演出季开幕
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总体方案》
国家艺术院团文艺拜大年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管理办法》修订发布
首都春节戏剧档 多彩贺岁中国年
送戏下乡正当时 惠民演出暖人心
戏曲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戏曲新闻
沁水县人民剧团新排剧目《书生恩怨》首演
本报讯 近日,沁水县人民剧团新排蒲剧《书生恩怨》在沁水县龙港镇杏园社区首次上演。 《书生恩怨》系新编古装戏曲,编剧是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周景堂,长治市屯留区人。戏中讲述北宋仁宗年间,扬州品格高尚、诗文绝佳的书生赵直赴京赶考,屈选第六名,而诗文平庸、大肆行贿的阎瑞却中头名状元;阎瑞任扬州知府兼东南镇守使后,为官贪婪,不仅将朝廷赈灾银子贪污归己,还纵容其弟阎吉横行扬州,无恶不作;阎吉抢夺赵直妻子周思平,以致打死丫鬟并使思平走失,赵直岳母气死,赵直岳父告状,又被阎瑞关进府牢瘐死。朝廷内外种种复杂事件使朝廷内部忠奸斗争日趋激烈,最终正义战胜邪恶,阎氏兄弟被除掉,赵直出任扬州知府,得以实践其治国安邦的理想。本戏既娓娓道来,又高潮迭起,感染力很强;同时,本戏在生动的故事中宣扬爱国护民精神,强调反腐倡廉,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这次演出是沁水县委宣传部主办的文化惠民精品戏剧进乡村活动的组成部分。现场座无虚席,掌声阵阵。观众表示,那些耳熟能详的老戏虽然喜欢,但是新编古装戏曲却因其“新”而更让人乐于观看。(程才) (据2023年10月27日《太行日报•晚报版》)
戏剧要发展 必有民营团
民营院团是戏曲艺术金字塔的基座,是普及戏曲艺术的主力军,是基层演出市场的深耕者,是繁荣发展中国戏剧事业的重要力量。近日在河南省上蔡县落幕的首届河南省民间职业剧团优秀剧目展演,如吹来一阵温暖的春风,充分展示了河南民间职业剧团不俗的实力、严谨的台风和执着的追求,彰显了“戏剧要发展,有我民营团”的豪气。 首届河南省民间职业剧团优秀剧目展演由河南省文联、河南省剧协和上蔡县委、县政府主办,2月24日至3月5日,共有来自郑州、开封、安阳、新乡、鹤壁等地的18台剧目参加展演,涵盖了豫剧、曲剧、越调三大剧种。据不完全统计,现场观众超过两万人,网上观看人数超过百万,展演活动成为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 河南省戏剧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蒋愈红介绍,本届展演得到地方的高度重视,在创作经费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展演共有80多个民间职业剧团报名参加,最终选出18台剧目集中在上蔡展演。为期10天的展演中,900个座位的上蔡影剧院场场爆满。 据了解,展演期间,正是新年后剧团演出的黄金季,许多剧团千里奔赴,从遥远的商演地赶到上蔡,演出结束后又连夜赶往下一个演出地点。正阳县便民豫剧团提前几天就带领近百人赶到上蔡进行集中排练;郏县海宣池曲剧艺术发展中心冒着承受经济损失的风险,也要坚决保证准时参演。 值得一提的是,参加本次展演的剧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流派众多,每台剧目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很多剧团的艺术品质与县级专业剧团相比,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南阳市心连心艺术团演出的豫剧《花开桐柏山》,编剧、导演、作曲等主创都是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并整合了几个团的优秀演员,阵容强大、表演出色;郏县海宣池曲剧艺术发展中心现在能演出50台大戏,一个台口连续演出半个月都没问题;鹤壁市淇河豫剧团演出的豫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充分运用戏曲的唱念做打,是本次展演中唯一的一台武戏,成为一大亮点;封丘县关小凤祥符调天兴班豫剧团演出的《三上轿》,几百句唱腔一气呵成,让观众听得过瘾、看得舒心。 “首届河南省民间职业剧团展演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除了地方重视、组织有力、社会支持外,参演剧目的艺术品质功不可没。”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贺宝林认为,剧目的艺术品质主要体现在其具有强烈的精品意识、自觉的创新意识、鲜明的流派意识、明确的品牌意识。 首届河南省民间职业剧团展演落下帷幕,但其带来的启示值得重视,好的经验值得推广。“民间职业剧团要服务基层群众,融入地方发展;要整合优势资源,互相抱团借力;要注重人才培养,强化队伍建设;要打造品牌剧目,突出艺术特色。”贺宝林说。 河南是戏剧大省,民间职业剧团数量众多。2016年全国戏曲普查结果显示,河南有各类民间职业剧团1580个。这是一支庞大的文艺队伍,也是一支重要的文艺力量。过去3年,河南民营院团生存和发展面临极大挑战。基于此,2022年5月,中国戏剧家协会和河南省文联共同启动了“为爱出征——河南戏剧名家与民营院团一对一帮扶工程”。李树建、王惠、杨帅学、金不换、孟祥礼5位知名戏剧名家通过传、教、带、演等方式,分别与首批接受帮扶的三门峡市青年蒲剧团、上蔡县俊英豫剧团、滑县群英豫剧团等5家民营院团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帮助民营院团精进艺术水平,强化创作导向,追求德艺双馨,自觉服务人民。 今年2月7日,“为爱出征——河南戏剧名家与民营院团一对一帮扶工程”专项演出活动在驻马店市上蔡县东洪镇榆社村委举行。中国剧协副主席、河南省剧协主席李树建率领多位艺术家同台演出,为当地群众送上了精彩的戏剧大餐。 上蔡县俊英豫剧团团长侯自豪告诉记者:“如今演出市场回暖,加上帮扶工程的助力,让我们对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上蔡县俊英豫剧团成立于1983年,迄今已经有40年历史。此前每年商演达600余场,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等地都留下了他们演出的足迹。该团创排的现代戏《杏花寨》曾荣获第八届黄河戏剧节剧目金奖、河南省第十五届戏剧大赛文华大奖等,拥有较高的创作水平和演出能力。 “民营院团长期扎根基层、服务人民,传递党的声音,宣传党的政策,活跃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戏剧事业的重要力量。”李树建表示,河南省剧协将持续关注民营院团的生存现状,通过资金扶持、项目带动、人才培养、剧目打造、媒体宣传、平台构建等多渠道帮扶,助力民营院团走出困境、蓬勃发展,更好地讲述新时代精彩河南故事,以高质量文化供给满足人民群众精神生活新期待。
首届黄河流域戏曲演出季开幕
本报讯 (驻山东记者孙丛丛)6月23日,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东营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2年首届黄河流域戏曲演出季在山东济南拉开帷幕。山东省副省长孙继业等出席活动。 此次活动是山东省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推动黄河文化传承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将集中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沿黄九省(区)戏曲创新发展的新成果、新人才、新风貌,为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推进黄河流域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发挥积极作用。演出季期间,沿黄九省(区)35家省属文艺院团、艺术研究院所等还共同发起成立“沿黄九省(区)戏曲发展联盟”,搭建起覆盖全流域戏曲创作、研究单位的戏曲工作平台,开启沿黄地区在戏曲文化交流发展上的新篇章。 开幕仪式后,山东省吕剧院大型现代吕剧《一号村台》精彩上演。该剧是近年来山东省重点打造的重大现实题材作品,以山东省落实中央乡村振兴战略、推动黄河滩区60万村民筑建村台整体迁建为背景创作,讲述了以梁满仓为代表的基层干部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迁建试点任务、根本性改变滩区生存发展困局的动人故事。 据悉,演出季将持续至7月6日,来自沿黄九省(区)的15台剧目、27个作品相继亮相。其间,还将组织优秀剧目展演、“我们的新时代”小戏组台演出、“一剧一评”专家研讨会、剧目视频直播等系列活动。
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总体方案》
本报讯 (记者刘淼)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相关通知,正式公布《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总体方案》。 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简称“十三艺节”)由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天津市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活动主题为“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以彰显时代风貌、践行为民宗旨、讲好中国故事、助力协同发展为基本要求,坚持“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办节宗旨,秉承“创新、开放、精品、共享、融合”办节原则,聚焦文艺精品创作,展示艺术发展成果,促进线上线下联动,推动演出演播创新,力争实现“观百部大戏、赏千件展品、汇万众活力”。 十三艺节将充分统筹调动中央、地方文化资源,举办开闭幕式、艺术评奖、特邀剧目展演、美术作品展、演艺文创博览会六大主体活动,带动京津冀三地开展品牌文化展演、艺术普及展览、群众文化活动、青年艺术创作周、特色文旅融合线路等联动活动及精品剧目线上演播等线上活动。其中,主体活动将于9月1日至15日举行,整体活动持续至2022年底;将以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高铁沿线及环京津城市为主会场,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以及周边城市地区开辟分会场,形成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生动局面。 十三艺节计划邀请100部(台)左右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参演,其中文华奖参评作品70部(台)左右,艺术节参演作品30部(台)左右;群星奖参评作品100个左右;全国特邀及公开征集的美术、书法篆刻、摄影作品1000件左右。将邀请全国各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和旅游系统代表团、嘉宾和有关人士参加十三艺节各类活动。 十三艺节开幕式拟在北京举办,将综合运用音乐、舞蹈、戏曲等艺术形式,充分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舞台艺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创新舞台表现手段,呈现一台精彩的开幕大戏。闭幕式拟在雄安新区举办,取意站在未来之城展望下一个百年的宏伟蓝图;闭幕式上,将揭晓第十七届文华奖评奖结果,展示文华奖获奖作品精粹,举行中国艺术节节旗交接仪式。天津市、河北省组织文华奖、群星奖参评作品演出;北京市举办第十九届群星奖颁奖晚会。除文华奖、群星奖参评作品外,再邀请30部(台)左右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创的优秀剧目(含港澳台剧目)参加十三艺节演出。在北京市举办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在天津市举办全国优秀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在河北省举办全国优秀摄影作品展览;后期将遴选部分优秀作品,开展京津冀三地巡展。在天津市举办全国演艺及文创产品博览会,通过成果展览、作品展示、项目推介、产品交易等形式,搭建综合性演艺及文创产品展览交易服务平台。
国家艺术院团文艺拜大年
本报记者 刘 淼 热闹的京剧锣鼓、唯美的国风舞蹈、恢弘的合唱交响、精彩的经典戏剧……今年春节期间,国家艺术院团用各种艺术类型的优秀作品,以“线下演出、线上演播”的形式,为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的观众送去新春问候。 艺术“国家队”集体拜大年 为更好展现文化和旅游部直属文艺单位在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鼓舞下的良好创作状态和精神面貌,不断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疫情防控期间居家过年的美好生活需求,文化和旅游部专有舞台艺术线上演播平台——“文艺中国”于2022年2月1日(正月初一)推出新春特别节目,国家艺术最高殿堂的艺术家和社会各界知名文艺工作者向全国人民大拜年。 舞蹈《普天同庆中华春》、配乐诗朗诵《在春天的怀抱里》、短剧《广寒宫里过大年》……此次新春特别节目不仅名家新秀众多、艺术品种齐全,更是一次文化和旅游部直属艺术单位“国家队”的集体亮相——十大国家艺术院团(国家京剧院、中国国家话剧院、中国歌剧舞剧院、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交响乐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中央歌剧院、中央芭蕾舞团、中央民族乐团、中国煤矿文工团)、两个国家级美术机构(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一个国家级艺术研究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在节目中共同给广大观众、粉丝拜年。 “文艺中国”新春特别节目播出后,迅速成为各大平台的热搜话题。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8日下午3点,全网话题关注量达2.5亿,直播观看量突破1000万,视频总观看量达6200万。“犹如置身艺术殿堂。”“要传承戏曲这样的优秀传统文化。”“这就是文化自信。”“这节目是各台春晚的顶流……”各平台网友点赞不断,节目热度不断升温。 据文化和旅游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驻30多国使领馆、海外中国文化中心、驻外旅游办事处通过官方网站、社交媒体陆续播出“文艺中国”新春特别节目视频,将艺术“国家队”的新春问候带给世界各地人民。 线下演出: 向观众“零距离”拜年 除了集体行动,国家艺术院团还各自准备了新春艺术大礼。在首都各个剧场的舞台上,艺术家向观众“零距离”拜年。 过大年,唱大戏。国家京剧院推出2022年新春系列演出·春节篇,从正月初一到初五,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为观众、戏迷准备了热闹精彩的大戏。此次演出以汇聚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囊括众多名剧名段的《京剧名剧名段演唱会》开篇,之后,《大闹天宫》《凤还巢》《武戏折子戏专场》《四郎探母》《锁麟囊》等精彩剧目、演出陆续登场。 成功将史实与舞蹈艺术相融合、徐徐展开李白在“道”与“势”之间挣扎徘徊一生的舞剧《李白》与演绎孔子周游列国人生经历的舞剧《孔子》是中国歌剧舞剧院的两大“爆款”。春节假期,中国歌剧舞剧院的艺术家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为观众展示了这两部华美又极具东方古典意蕴的舞蹈作品。 2月6日,作为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百场音乐会首站的“庆新春”音乐会在北京保利剧院成功举办。音乐会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旗下的中国东方民乐团担任演出班底,指挥家杨春林执棒,唢呐演奏家高华、竹笛演奏家何青松、琵琶演奏家刘峰、二胡演奏家张晔、京胡演奏家季节等倾情加盟。值得一提的是,演出曲目均以“春”为主题,为观众营造出喜庆祥和的春节氛围。 大年初三,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在北京中国儿童剧场和假日经典小剧场开启了虎年的第一轮演出。亲子音乐剧《小蝴蝶的妈妈在哪里?》和儿童剧《小美人鱼》作为第八届新春儿童戏剧嘉年华的演出剧目,以精彩的表演为观众送去欢乐。本届嘉年华以“‘艺’心向未来”为主题,突出“戏剧+活动”“节日+奥运”等多种元素融合,在演出精彩剧目的同时,还在春节期间邀请走进剧场的观众共同表演冬奥口号推广曲《一起向未来》的手势舞,并以冬奥为主题,设计了新春许愿墙,获得了大小观众的肯定与喜爱。 线上演播: 足不出户感受艺术气息 国家艺术院团还各自准备了“云端”拜年礼,以各平台线上演播的方式,让更多观众足不出户感受春天的艺术气息。 2021年春节期间,京剧《龙凤呈祥》演播在全网掀起观演热潮。今年1月25日至2月15日,国家京剧院再次携手中国移动咪咕公司共同打造由京剧表演艺术家于魁智、李胜素领衔主演的5G+4K经典大戏《龙凤呈祥》演播。此次演播再度升级,不仅提供九大视角,融入云包厢、云呐喊、云打赏等多种实时交互模式,更带来首个“数智人”学生尤子希,谱写“5G京剧元宇宙”新篇章。除了主剧目,今年还特别制作微纪录片《余音绕梁》、导赏综艺《戏曲正青春》以及VR系列专题片《京剧人生》,全方位解读京剧《龙凤呈祥》和台前幕后的故事。 中国国家话剧院继去年春节期间推出“新春线上展演季”后,今年再度携话剧《人间烟火》《谷文昌》《村里新来的年轻人》《人民至上》《豆汁儿》5部精品如约而至,自大年初一起陆续于国家话剧院官网、官微与“学习强国”平台上线,让全国观众感受阖家团圆的温暖年味。 新春之际,中国交响乐团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合作共建的“云上音乐厅”推出“2022年新春展播季”。从大年初一至大年初六每天上午10点,中国交响乐团“云上音乐厅”连续上线展播6场风格各异的精选音乐会。其中既有国交2022音乐季开幕式演出“新春音乐会”——“欢乐颂”、颇具俄式风情的国交新年音乐会、震撼人心的马勒《第七交响曲》,也有《长征组歌》、《西南音画》等优秀的民族交响合唱音乐会。 中央歌剧院精心制作了“2022年新春线上音乐会”,剧院歌剧团、交响乐团、合唱团的艺术家倾情录制了管弦乐序曲《红旗颂》《怒吼吧,黄河》、合唱《在灿烂阳光下》以及《秋分种麦正当时》《玛纳斯》《马可·波罗》等中央歌剧院原创歌剧的经典片段。此外,中央歌剧院《春到北方》音乐会也在大年初四于央视音乐频道播出。 1月31日,由中央芭蕾舞团根据柴可夫斯基《胡桃夹子》音乐创作的二幕贺岁芭蕾舞剧《过年》在线上平台进行演播。这部将中国文化元素融入西方芭蕾语汇之中、讲述中国家庭欢度春节温馨故事的作品感染了海内外的线上观众。 春节假期,中央民族乐团献上了精彩的音乐会演播。谚语云:“腊鼓鸣,春草生。”我国古代有腊月击鼓迎接春天到来的习俗,意在驱疫纳吉,除旧迎新。1月30日,《腊鼓迎春》中央民族乐团2022年虎年新春音乐会与全球观众一起“云端”相聚。大年初三,中央民族乐团精心献上一场贺新春、迎冬奥主题的线上音乐会《一起向未来》。同日,作为“欢乐春节”的组成部分,《云端绽放——2022年中央民族乐团与俄罗斯奥西波夫民族乐团线上新年音乐会》全球播出。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管理办法》修订发布
本报讯 日前,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印发了修订后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管理办法》(简称《办法》)。《办法》分为总则、保护资金支出范围、中央本级项目资金分配与管理、中央对地方补助资金分配与管理、绩效管理与监督5章共计35条内容。 《办法》指出,保护资金分为中央本级项目资金和中央对地方补助资金,按照开支范围分为组织管理费和保护补助费。中央本级项目资金包括文化和旅游部本级组织管理费和中央部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补助费,中央对地方补助资金为各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补助费。 其中,组织管理费指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和管理工作所发生的支出,具体包括调查研究、规划编制、宣传出版、咨询评审、交流培训、数据库建设等。 保护补助费是指补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等开展保护传承活动发生的支出。具体包括用于补助代表性项目相关的调查立档、研究出版、保护计划编制、开展传承和实践活动、展示展演和宣传普及、必要传承实践用具购置等支出;用于补助代表性传承人开展授徒、传艺、交流等传承活动的支出;用于补助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相关的规划编制、研究出版、数字化保护、传承体验设施租借或修缮、普及教育、宣传推广等支出;用于补助开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所发生的研修、培训等支出;用于补助对代表性传承人实施系统记录的支出等。 《办法》明确规定,保护资金不得用于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无关的支出,不得用于支付各种罚款、捐款、赞助、投资等支出,不得用于偿还债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不得用于个人专著的出版,不得用于编制内在职人员工资性支出和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支出,不得用于国家规定禁止列支的其他支出。 (何 杰)
首都春节戏剧档 多彩贺岁中国年
梧 桐 持续两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仍不肯匿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或许会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与其并行,放眼整个世界,后疫情时代的社会生态、经济生态、人文生态均会产生不同维度、不同程度的裂变和重组,文化生态以及更为“小众”和“边缘”的戏剧生态,如何应对?如何发展?是整个文脉版图上举足轻重的一环。我们都还记得2020年和2021年这两年的春节时分,戏剧隐身,舞台停摆。时间来到2022年,乘着冬奥会的东风,京城舞台呈现出一派盎然春色,令人对戏剧的未来充满期许。 名家名剧联袂报春 过大年,看大戏,这是祖辈传下来的习俗。这大戏,当然就是国粹戏曲,每年春节,各剧种名家名角你方唱罢我登场,群芳争艳,好戏连台。虎年春节前后,京、昆、评、梆、曲五大剧种的领军院团和领衔主演在京城各个剧场粉墨亮相,丝竹管弦,赏心悦目。 长安大戏院和梅兰芳大戏院历来都是全国戏曲的风向标,春节期间的安排沿袭着以往惯例,分别由北京京剧院和国家京剧院以颇具票房号召力的名家新秀“驻场”,亮出《杨门女将》《打金砖》《大闹天宫》《凤还巢》等传统剧目和《郭琇洗堂》等新编剧目的戏码,两大剧院的中青年艺术家全梁上坝,追随者众。 北方昆曲剧院在京城的各剧场连续推出《牡丹亭》《连环记》《焚香记》等经典剧目和《流光歌阕》《赵氏孤儿》等新编戏,北昆的当家阵容一览无余。中国评剧院的新版评剧《祝福》亮相于2022年初始之日,调性简约,张弛自如,以戏曲之魅勾勒文豪之深刻、之锐利、之忧思、之坦荡。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在开年之始便推出第五届新年优秀剧目展演,包括《春秋笔》《王春娥》《弄巧成拙》《清风亭》等。北京市曲剧团主办的第八届天桥小年文化庙会暨老舍京味文化节于1月23日至28日如约而至,《茶馆》《正红旗下》《王致和》等剧目以浓郁的京腔京韵再现天桥。 线上展播跃上航道 疫情以来的国内国外,线下演出走走停停,随之而来的“在线”模式应运而生,并呈风起云涌之势,客观上开发并放大了互联网对戏剧的承载和传播作用,或多或少也会对戏剧的未来样貌尤其是生存状态产生一定的影响。纵观近两年“线上云端”的戏剧现象,从实际效果看,无论是戏曲还是音乐剧,尤其是从国外引进的如“新现场”这样的经典剧目的精良制作,均形成文艺网民的追逐热点,《简·爱》《第十二夜》等剧目被一再刷屏。这也为戏剧的“云传播”打开一扇天窗。 在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的指导下,国家京剧院携手中国移动咪咕公司打造的经典版《龙凤呈祥》从1月25日至2月15日以“5G+4K”的演播样式再现春节档,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彰显京剧国家队的引领示范作用。国家大剧院的“春天在线”系列线上演出呈现出一如既往的高品质。中国评剧院推出2022春节线上展播,《良宵》《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相继与戏迷隔网联欢。 当然,无论“云现象”如何风起云涌,都不可能对戏剧的剧场属性有根本性的动摇和颠覆,线上也好,线下也罢,戏剧的根本一定是在剧场。以剧场演出为主,辅之以戏剧影像放映,或许会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内业界常态。我们要在强化戏剧的舞台属性的同时,拓展它的传播路径,让戏剧由“小众”融入“大众”。 戏剧产业整合在即 尽管近期的舞台演出受疫情影响而多有变故,期待中的爆款如话剧《寄生虫》以及复排的《风华绝代》《武则天》等剧目的演出计划相继取消或延期,不过从2022年的元旦到春节假期的演出境况看,戏剧界的抗压能力和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的心态和理念,显然不可与前两个年度的同一时期同日而语。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全家福》《古玩》《丁西林民国喜剧三则》《天下第一楼》《天边外》《她弥留之际》和中国国家话剧院的《四世同堂》等剧目在春节前扛起话剧的门面,北京演艺集团集结业界精英创排的《簋街》充溢着浓浓的京城烟火气,《恋爱的犀牛》《丽南山的美人》《枕头人》等民营机构包括开心麻花的作品撑起春节前后话剧界的半壁江山。 春节期间的儿童剧演出热点频频。北京儿童艺术剧院的《冰墩墩雪容融之冰雪梦》是一台聚焦冬奥会的儿童音乐剧受到热捧。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和中国木偶艺术剧院亦让数台经典或新排剧目再度亮相。最为惊艳的是刚刚启动的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365剧场,其推出的2022春节亲子演出季反响热烈,《米小圈之李白白不白》《海洋G指令》《侏罗纪时代》这三部民营机构的作品,宜古宜今,生动益智,上座率之高令人咂舌。 京城今年的春节舞台,融汇古典品质与时尚气质的舞剧依旧亮眼。北京歌舞剧院的《五星出东方》及中国歌剧舞剧院的《李白》和《孔子》在北京演艺集团第二届新春贺岁演出季和国家大剧院“艺术送福”演出季中再度登台,瑰丽无限,演出气氛热烈。略显遗憾的是,几个颇具声望的民营机构的舞剧作品“缺席”春节档。 的确,戏剧“复市”需政策扶持,从不完全信息来看,疫情期间有成本无利润的停摆状态,使后疫情时代的民营戏剧的生存局面颇为严峻。可以这么说,占据着京城半壁江山的民营戏剧,“复工”不易,“复活”艰难,“复市”则难上加难。如何恢复元气,闯过难关,这是亟须思考并应对的现状。 环顾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尤其是2022开年伊始的戏剧舞台,明显地感觉到经过疫情的洗礼之后,依旧生机盎然,良性的、健康的戏剧生态的养成,是待解课题,也是大势所趋。 (作者系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舞剧《五星出东方》演出现场(作者供图)
送戏下乡正当时 惠民演出暖人心
送戏下乡正当时 惠民演出暖人心——山西省晋剧院赴兴县开展文化惠民演出 日前,山西省晋剧院深入革命老区吕梁兴县开展“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演出。这是在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之际,为扎实推动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更好满足老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需求、新期待,开展的一次戏剧专场惠民演出。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作为兴县的乡村振兴帮扶单位,今年3月派出三名工作队员长期驻扎在该县魏家滩村开展工作。此次演出是结合当地文化振兴现实要求,在驻村工作队与当地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山西省晋剧院演出一团组织了90多人的强大阵容,分别在县城和魏家滩村两地进行了为期5天的演出。在演员队伍中,有国家一级、二级演员为20多人,令人感动的是,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晋剧皇后82岁高龄的王爱爱老师也长途跋涉,远赴兴县参加演出。 演出过程中,全体演职人员克服了天气寒冷户外演出困难,以高度热情和饱满的精神状态全身心投入,演出现场人头攒动,人山人海,随着一场场经典剧目的完美呈现将演出活动不断推向高潮,观众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艺术家们把大戏唱在了老区人民的家门口,在当地引起轰动,广受群众好评,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共享文化成果的同时,进一步激发了老区人民建设美好家园,实现乡村振兴的奋进力量。 这次演出是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发挥重组改革新优势,主动融入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局的一次生动实践。据悉,也是该县十多年来最高水平、最高规格、最大规模的一次晋剧名家演出活动,赢得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赞扬。
晋剧《烂柯山下》唱响中国戏剧节
10月16日晚,作为唯一入选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的晋剧剧目,由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创排的《烂柯山下》在武汉剧院上演。演出现场座无虚席,观众被其优美的曲调、婉转的旋律、跌宕起伏的故事所吸引,喝彩声不断。 据介绍,晋剧《烂柯山下》由著名剧作家徐棻担任编剧,国家一级演员、川剧著名表演艺术家任庭芳执导,国家一级作曲刘和仁担任音乐设计,国家一级作曲刘和跃担任音乐配器,中国剧协副主席、国家一级演员谢涛领衔主演。该剧讲述了怀才不遇的朱买臣与嫌贫爱富的崔氏之间的爱情悲剧,探讨了婚姻中男女价值观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据悉,该剧是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继《傅山进京》《上马街》《于成龙》《起凤街》分别参加第十届、十三届、十五届、十六届中国戏剧节展演之后,第五次入选中国戏剧节展演的经典剧目。《烂柯山下》创排至今已有15年,演出数百场,被7个兄弟剧种移植改编,2020年入选“中国首批地方戏像音像录制工程”。(范珉菲)
忻州市第十一届“梨花奖”舞台艺术大赛开赛
盛世谱新曲,梨花踏歌来。金秋十月,伴随着梨花奖主题歌《梨花踏歌来》熟悉的旋律,由忻州市委宣传部主办,忻州市文化和旅局承办的忻州市第十一届“梨花奖”舞台艺术大赛于近日拉开帷幕。大赛按剧种分类分别在忻州古城财神庙古戏台和忻州剧院进行。 据了解,此次大赛历时五天,设有传统剧、现代戏、原创剧,移植剧、改编剧等五个剧目,北路梆子、二人台、晋剧、道情、情景剧等5个剧种。来自忻州十四个县(市、区)的文艺团体选送的17个个人表演节目,8个优秀剧目近500人参加比赛。比赛中,台上演员们的精彩、专注表演,台下评委老师们的精准、细致点评,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和喝彩声。不仅让参赛演员受益匪浅,同时也让现场观众和戏迷增长了戏剧知识。 每年一届的忻州市“梨花奖”舞台艺术大赛是忻州市政府设立的舞台艺术最高奖项。大赛以“出人、出戏、出精品”为办赛宗旨,有力地推动了忻州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梨花奖”舞台艺术大赛已经举办了十一届,每年的大赛都会邀请省城戏曲舞台艺术方面的专家当现场评委,对演出节目进行点评和评选,这样的文化艺术舞台盛会,对于全市表演艺术团体以及广大的戏迷,都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欣赏的机会。通过比赛,让忻州的传统剧目表演更精湛,让本土新创作的现代剧目传播出时代的声音,让忻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让忻州的艺术舞台大放异彩,共谱华章。
著名戏曲理论家郭汉城逝世
本报讯 (记者刘茜)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著名戏曲理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党委副书记、研究员郭汉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0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4岁。 郭汉城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将于10月25日上午10:30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
梅兰芳是德艺双馨艺术家的代表
梅兰芳在《生死恨》中饰韩玉娘的化装照 本报记者 刘 淼 陈毅曾说:“人无完人,可是梅兰芳是我们中国的一代完人。”这绝非溢美之词,而是对梅兰芳一生高度而准确的概括。 在50余年的舞台生涯中,梅兰芳不仅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更以其“君子人格”成为德艺双馨艺术家的代表。 德先于艺 国重于家 在梅兰芳后人梅玮看来,梅兰芳的德行传自其梅门家风。 梅兰芳的祖父叫梅巧玲,是京剧草创时期京城“四大徽班”之一四喜班的掌门人。“无论是当时铺天盖地的报纸、期刊,还是各种各样的‘梅兰芳’专著、专刊,都会把梅巧玲的影响作为梅兰芳早年艺术启蒙不可或缺的内容。但实际上,梅兰芳的祖父梅巧玲早于1882 年去世,梅兰芳根本不可能看到他的舞台艺术,而更多的是通过与祖父相关联的艺人和自己祖母的口述进行了解。所以,作为梅家的第三代旦行演员,梅兰芳受到祖父艺术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而更重要的影响则体现在口耳相传的祖父的事迹对梅兰芳性格、人品、艺品的影响。”梅玮在《德先于艺 国重于家——谈梅兰芳的家世家风》一文中这样写道。 梅兰芳曾在《缀玉轩回忆录》一文中详细记述了梅巧玲焚券赎当、接济同侪和关心人民疾苦的事情。他写道:“我的祖父巧玲……他老人家的个性,豪放仗义,待人慈厚。在当时社会上对于戏界的同人,不大重视;但是我祖父的道德行为很能够引起一般士大夫的敬重和钦佩。”“帮友人忙的事情,多到连他老人家自己恐怕都记不清楚。并且帮了人的忙,救了人的急,口中绝不提起。戏班里的人,到现在提起他来,还是肃然起敬,可以看来大众对于我祖父印象的深刻。”当时恭王对梅巧玲很是赞赏:“梅某虽然是一个卖艺的,但是他的品行和道德,恐怕连士大夫都望尘莫及。” “祖父梅巧玲和父亲梅竹芬是梅兰芳精神上的引路者,都在梅兰芳的艺术道路上有着巨大的影响,表明了家学濡染,又显示了他性格的渊源。梅兰芳继承了梨园世家‘忠厚恕道’的家风,并在自己身上不断将其发扬光大。他一生经常演出义务戏,又多次为赈济灾民进行义演,彰显了梨园行有益于社会的价值。”梅玮说。 梅玮在《德先于艺 国重于家——谈梅兰芳的家世家风》一文中回忆,当年在私有体制下,梅剧团里的演职员报酬主要靠梅兰芳的演出。有时即使外界人才济济,完全可以再找到更加相称、嗓子也更好一些的合作者,梅兰芳依然尽量起用梅剧团里合作多年的老人,并不因为他们功夫不如年轻人而把他们搁在一边,有时即使舞台上用不上,他也照样“养”着。1949年,梅兰芳听到老生搭档王琴生讲,上海一位老艺人逝世了,家里很困难,马上掏出500万元(按:此为当时的货币,约相当于后来的500元),让王琴生交给这位非亲非故老艺人的家属。诸如此类为他人雪中送炭的事例,在梅兰芳身上举不胜举。 “梅氏家族有八字祖训——国重于家,德先于艺。意思是要把国家看得比家庭重要,要先培养道德再培养技艺。梅兰芳就是践行这条祖训的典范。”梅玮说。 尊师重道 与人为善 梅兰芳与齐白石初识是在19世纪20年代初,当时刚到北平的齐白石画名尚不显著,而梅兰芳已是誉满京华的京剧名角。1920年秋天,齐白石经好友齐如山引荐到前门外北芦草园拜访梅兰芳,梅兰芳在他的书斋“缀玉轩”接待了齐白石等人。 齐白石在回忆录中曾经描写过他和梅兰芳初次见面的情景。“我跟梅兰芳认识,就在那一年的下半年。记得是在九月初的一天,齐如山来约我同去的。兰芳性情温和,礼貌周到,可以说是恂恂儒雅。那时他住在前门外北芦草园,他书斋名‘缀玉轩’,布置得很讲究。” 梅兰芳敬佩齐白石草虫之画技,1924年正式拜齐白石为师。这时的梅兰芳在京剧界如日中天,齐白石说:“你这样有名,叫我一声师傅就是抬举老夫了,就别提什么拜师不拜师的啦……”但梅兰芳坚持行了跪拜大礼。每次看见齐白石,梅兰芳一定会鞠躬问好,谦恭的样子像个小学生。之后,他学画也非常认真,那段日子,只要是没有排练和演出,他就会按时到齐白石那里学画,进门就先鞠躬问好。 齐白石爱看梅兰芳的戏,梅兰芳就经常派黄包车接齐白石看他的演出。齐白石比梅兰芳年长整整30岁,梅兰芳怕他年龄大冬天里脚冷,就细心地嘱咐车夫在车里放一块暖脚的毯子。有一年腊月二十三的晚上,梅兰芳又派人接来了齐白石,将他安排在前面的座位上看戏。这天晚上名角多,唱了一出又一出,梅兰芳唱的是压轴戏《贵妃醉酒》,特别受欢迎,一连返了三次场,观众还掌声不绝。看完了戏,齐白石高兴地到后台去看望梅兰芳。一走进梅兰芳的化装室,齐白石就发现梅兰芳连装也没卸,累得坐在那里喘息。一见到齐白石,梅兰芳急忙起身搀扶齐白石落座。齐白石一坐下,就用手揉大腿,说是腿麻了。梅兰芳说:“一定是坐的时间长,脚受凉了。”说着就蹲下身,将齐白石的鞋脱掉,把他的脚放到自己的膝盖上,贴近胸口用两手给焐着,同时喊人快打盆热水,给齐白石烫一烫脚。周围的人都被他的举动惊呆了,没想到他会这样尊敬老师。齐白石也惊住了,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齐白石在回忆录中还记录了这样一段往事。有一次,齐白石到一个大官家去应酬,满座都是阔人,他们看齐白石衣服穿得平常,又无熟友周旋,谁都不来理睬。齐白石窘了半天,自悔不该贸然而来,讨此没趣。想不到梅兰芳来了,对齐白石很恭敬地寒暄了一阵,座客大为惊讶,才有人来和齐白石敷衍,齐白石的面子总算圆了回来。事后,齐白石专门画了一幅《雪中送炭图》送给梅兰芳,题了一首诗,其中一句是“而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梅兰芳收到画和诗,也很感慨,他以为学生敬师乃天经地义,却蒙齐白石如此感激,心中不安,也给齐白石回了一首诗:“师传画艺情谊深,学生怎能忘师恩。世态炎凉虽如此,吾敬我师是本分。”
重温红色记忆 赓续戏曲传承
——第九届武汉“戏码头”中华戏曲艺术节圆满落幕 大时代背景与小人物的情感纠葛融为一体,徽剧艺人的命运与戏曲命运交叠在一起,织成一段波澜壮阔的文化史。10月7日晚,随着徽剧《徽班》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剧院演出结束,第九届武汉“戏码头”中华戏曲艺术节圆满落幕。 由湖北省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武汉市委宣传部、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武汉市演出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执行的武汉“戏码头”中华戏曲艺术节,一直以名团、名家为特色,以传承优秀传统戏曲文化、促进戏曲文化交流创新、丰富和活跃武汉地区戏曲演出市场、推动武汉“戏码头”繁荣发展为目标,持续擦亮武汉“戏码头”演出品牌。 本届艺术节自9月15日开幕,推出京剧、黄梅戏、评剧、秦腔、徽剧、闽剧、长沙花鼓戏、汉剧、楚剧10个剧种20场演出,分为剧场展演、新星竞演、线上演播等单元,荟萃汪育殊、程丞、万晓慧等13位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 据介绍,本届艺术节票价设定遵循惠民原则,并安排部分免费公益票,众多观众走进剧场观看演出,线上演播单元吸引众多网友。同时,本届艺术节还开设“大武汉特有戏”和“第九届武汉‘戏码头’中华戏曲艺术节”的抖音与微博话题,其中“点亮新星计划”话题一经传播持续占据同城热搜榜第七名,吸引3781万网友粉丝互动。 本届艺术节紧扣建党百年主题 本届艺术节打造的沉浸式霓虹剧院 “00后”演绎青春版汉剧《白蛇传》 剧场展演有好戏 本届艺术节共有7台剧目在武汉剧院展演,分别是青春版楚剧《万里茶道》、黄梅戏《五女拜寿》、京剧《红灯记》、徽剧《徽班》、青春版楚剧《狱卒平冤》、青春版京剧《陈三两》、青春版汉剧《白蛇传》。5个剧种7台戏,不仅有名家演绎的经典之作,也有新星计划的青春传承。 武汉楚剧院演绎的青春版楚剧《万里茶道》,集合楚剧中特有的应山腔、采桑调、高腔、仙腔等,是该院10年来演出场次最多、全国巡演区域最广、观众人数最多的创作剧目。主演余维刚凭借该剧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参演本届艺术节的正是“申梅版”。 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带来的黄梅戏《五女拜寿》,是一部经典剧目。在这出戏中,观众看到的是一场场精彩群戏,由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程丞领衔。 湖北省京剧院带来的现代京剧《红灯记》,由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王小婵、万晓慧联袂演绎的李玉和、李铁梅,带观众回到那些峥嵘岁月。该剧歌颂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安徽省徽京剧院带来的徽剧《徽班》,分为《闹戏》《欺戏》《狱戏》《斗戏》《说戏》《京班》6场,通过一个普通徽班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生存状态,演绎了徽班伶人在“花雅之争”“徽汉合流”等京剧嬗变进程中展现出的仁爱良善、自强不息、勇于创新。 一场场好戏,搅热武汉“戏码头”,让戏迷朋友们大呼过瘾。值得一提的是,本届艺术节是武汉剧院历经20个月改造升级后的第一次大型文艺活动。外观上“修旧如旧”,保留苏式建筑格局与中式园林细节相结合的独特风格;内在则全面提升,解决了排水、优化了停车位、减少了座位数,以“绣花功夫”进行了声学、灯光改造。全新升级的剧场环境,也大大地提升了观众的观剧体验。 10月,武汉剧院还将作为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的主要场馆之一亮相。 “云”赏经典学党史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和“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紧扣建党百年主题,本届艺术节推出“我在戏里学党史”“云演播”平台,策划“学党史”系列戏曲演出精品,赓续红色血脉,弘扬红色文化,激发爱国情怀,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京剧《党的女儿》、汉剧《红色娘子军》、楚剧《向警予》、评剧《革命家庭》、闽剧《生命》、黄梅戏《英子》、秦腔《王贵与李香香》、长沙花鼓戏《桃花烟雨》,一部部革命题材剧目,演绎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讴歌一个个本色不改的英雄人物。这些红色优秀戏曲都被搬上“云端”,在微博、一直播、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播出。 与此同时,本届艺术节还邀请这些剧目的主演王蓉蓉、曾昭娟、李小雄等戏曲名家开展学党史讲学活动。讲学内容围绕作品展开,引导观众在赏析戏曲中学党史,激发广大戏迷爱党爱国的热情,讴歌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 用红色戏曲涵养爱国情怀,再现峥嵘岁月,用文艺的形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戏迷观众在寓教于乐、寓学于趣中了解党史。广大网友纷纷留言表示,自己在线上观剧与互动中,增强了“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梨园新人熠码头 戏曲人才培养是戏曲艺术得以发展和赓续的根本,吸引年轻群体关注戏曲艺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推动戏曲事业持续发展。 本届艺术节助力本地人才培养,助推“戏码头”新星人气,全新打造推出“梨园新人熠码头”的新星竞演活动,让武汉“戏码头”的发展更加年轻化,发掘更多戏曲新星,邀请武汉京剧院、武汉楚剧院、武汉汉剧院的青年戏曲演员开展6场演出活动。 武汉京剧院演绎青春版京剧《陈三两》,武汉楚剧院推出最受欢迎的经典剧目之一《狱卒平冤》,青春版汉剧《白蛇传》则由武汉汉剧院推出,各院团的青年演员们挑起大梁,表现精彩。此外,他们还在武汉剧院外的“霓虹戏院”戏码头景观群带来3场折子戏演出。 宝贵的舞台经验、大型的演出经历,“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竞演形式,为这些青年人才的成长助力。在青春版汉剧《白蛇传》中饰演许仙的程骏说:“以前我们参加‘戏码头’中华戏曲艺术节,都是跑龙套或是小角色,这是第一次以主角身份参加。” 据介绍,本届艺术节为这些戏曲新星搭建了有力的宣传平台,通过“两微一抖”和“短视频+图文海报”的包装形式进行全方位推广宣传,激发优秀传统戏曲传承发展的活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以抖音平台为例,为6位青年演员推出的宣传视频,总观看量超过200万次。 浸润着数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又处处体现着戏曲在新时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最新成果,第九届武汉“戏码头”中华戏曲艺术节有情怀、有温度,既贴近生活,又走在时代前沿。 (本文文字和图片均由武汉剧院提供)
第五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吸引近8万现场游客参与
本报讯 (记者裴秋菊)10月7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和北京市丰台区委、区政府承办的第五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在北京园博园闭幕。 为期7天的第五届中国戏曲文化周邀请京津冀23家专业文艺院团机构以及多家民间社团,围绕“风华百年颂”“英雄今古情”“华彩韵京城”“昆曲丝竹吟”“非遗老戏台”等主题,联袂奉上240余场演出、近300场次讲座导赏对谈、近500场次互动活动,现场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近8万。除演出外,本届戏曲文化周还组织了学术活动,包括以“戏曲教育普及与戏曲创作”为主题的学术论坛、13场戏曲名家讲堂及青年论文征集活动。其中,14场演出与13场名家讲堂以线上形式满足无法亲临现场的观众需求,累计点击超过2000万次。 本届戏曲文化周以戏曲为核心,积极探索“戏曲+”模式,辅以多元化、时尚化的表现形式,着力于综合、立体展现戏曲文化的魅力,吸引了大量青少年前来“打卡”。此外,为向国际友人推广中国戏曲文化艺术,本届戏曲文化周还组织开展了京剧文化之旅活动,邀请在京外籍人员体验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第五届中国戏曲文化周主场活动落幕的同时,一系列常态化活动将接力登场,其中,北京市海外文化交流中心推出的“京剧文化之旅智慧地图”以及丰台区融媒体中心和区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央广网联合推出的“云端戏台等你来”第一届戏曲展演活动正式亮相。
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公布
本报讯 (记者王彬)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的通知》(简称“通知”)正式发布,认定445家单位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 通知指出,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加强管理,指导、监督各保护单位认真做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工作。山西省名单
第八届中国昆剧艺术节为昆曲绽放注入活力
本报讯 (记者刘淼)9月29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八届中国昆剧艺术节在江苏苏州落下帷幕。历时7天的第八届中国昆剧艺术节,以“线下线上融合,演出演播并举”的方式上演了26台精彩剧目,这些参演剧目中,现代戏、整理改编传统戏、新编历史剧三者并举,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最新成果。《瞿秋白》《江姐》《自有后来人》等一批革命历史题材的新创剧目,立足艺术本体,传承红色文化,彰显时代品格,展示了古老的昆曲艺术在新时代所焕发的历久弥新的光彩。本届昆剧艺术节期间举办的“守正创新 不负韶华——苏州昆剧传习所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赓续传统,鉴往知来。社会水平昆曲考级发布会的召开及首批考级工作的开展,推动更多人关注昆曲、保护昆曲、传承昆曲。第九届中国昆曲学术座谈会、2021虎丘曲会等活动,不仅使市民游客近距离欣赏代表全国高水准的昆剧艺术表演,也让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专家和戏迷深切感受苏州人民的精神风貌和热情好客。本届昆剧艺术节为昆曲在新时代的绽放注入了新活力,为昆曲事业进一步蓬勃发展积累了新经验。闭幕式后,纪念苏州昆剧传习所成立100周年——“守正创新 不负韶华”全国老中青昆剧艺术家演唱会精彩上演,来自全国昆剧院团的老中青昆剧艺术家轮番登台献艺,让线上线下的观众尽享昆曲的无尽魅力。
2020年百戏盛典 348个剧种将于10月齐聚江苏昆山
8月7日下午,记者在2020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百戏盛典”以“戏曲的盛会 百姓的节日”为宗旨,以“汇中国百戏 展戏曲新颜”为主题。拟于10月11日至11月下旬在昆山举办百戏展演等各项活动。发布会现场,昆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许玉连通报筹备工作情况,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一级巡视员吕育忠出席会议并通报有关情况。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方标军主持会议。 昆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许玉连表示,自2018年开始,百戏盛典先后组织30个省(区、市)232个剧种、274个剧目、134场演出,共计8万人次现场观看,网络观看点击量超过3500万人次,新浪微博累计阅读量超过3.2亿,抖音播放量超过1.3亿,被专家誉为中国戏曲文化史上史无前例、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活动。本届百戏盛典突出文旅融合、文化交流等元素,新增港澳台戏曲文化周、“戏曲百戏百人百画”作品征集展览、“戏曲百戏进校园”、戏曲晚会等活动,特别是策划“看百戏、游江苏”文旅融合主题活动,组织6条“观演赏景”精品线路。 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一级巡视员吕育忠在发布会上介绍,今年“百戏盛典”将组织剩余116个剧种到昆山展演,最终实现全国现存348个剧种“一个都不能少”的发展成果。今年的亮点是增加了很多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剧种:云南的傣剧、西藏的昌都藏戏、新疆的锡伯族汗都春等。各地区都克服了重重困难,参加到今年的“百戏盛典”中,非常的不容易。 吕育忠表示,2020年“百戏盛典”共演出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26个剧目,其中大戏19台(含粤港澳合作演出的1台粤剧大戏)、折子戏107个,这些折子戏将组成20场组台进行演出。大戏中的传统经典剧目比较多,如蒲剧《薛刚反朝》、上党梆子《三关排宴》、绍剧《三打白骨精》、泗州戏《杨八姐闯幽州》等。豫剧《程婴救孤》、徽剧《徽班》、滇剧《京娘》等新编剧目都有一定社会影响,尤其是豫剧《程婴救孤》屡获大奖,是新世纪以来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优秀作品。此外,部分剧种带来了独具地域特色的现代小戏,广西的毛南戏《将心比心》、鹿儿戏《女村委主任》、云南的昆明曲剧《赤血英侣》等。演员方面,以大戏形式参演的剧目中,有10台剧目由12位“梅花奖”演员领衔演出,河南豫剧《程婴救孤》李树建为“二度梅”获得者,江苏淮剧《赵五娘》的主演陈澄、陈明矿夫妇及浙江绍剧《三打白骨精》的主演姚百青、施洁净均为“梅花奖”获得者。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三年集中展演的收官之年。在文化和旅游部的关心支持下,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已经升格为文化和旅游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昆山市人民政府承办。目前,各项筹备工作正有序推进。 百戏盛典期间,疫情防控绝不能掉以轻心。许玉连表示,从参演剧团出发前、途中、抵达昆山后,分三个阶段做好剧团的健康管理,密切跟踪研判疫情形势变化,综合评估疫情对百戏盛典的影响,并及时优化防控策略,落实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提前做好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坚持精准防控,做到重点地区人员防控不放松。严格执行观众预约限流措施,保障演出场馆安全。 记者现场了解到,今年百戏盛典在延续2019年相关活动基础上,突出文旅融合、文化交流等元素,新增港澳台戏曲文化周、“戏曲百戏百人百画”作品征集展览、“戏曲百戏进校园”、戏曲晚会等活动,特别是策划“看百戏、游江苏”文旅融合主题活动,组织6条“观演赏景”精品线路,覆盖昆山、苏州、无锡、常州、淮安、扬州、镇江等地。(记者 张伟伟)
晋城市表彰2020年度“十佳文明网站”
为“十佳文明网站”获奖代表颁奖7月31日,我市召开2020年度晋城市“十佳文明网站”表彰会,对评选出来的“十佳文明网站”进行了表彰。为进一步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形成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市委网信办、市文明办、市政府办、市公安局联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十佳文明网站”评选活动。经自主报名、初审、评委评选等环节,共评选出10家网站,授予“十佳文明网站”称号,并予以表彰。会议要求,受表彰的网站要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重要思想为指引,在倡导文明办网、依法办网中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我市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继续贡献力量。会上,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网信办主任李华文宣讲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市网信办) 2020年度晋城市“十佳文明网站”名单晋城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晋城在线晋城文明网晋城市公安局网站高平市人民政府网站陵川县人民政府网站晋城市交通运输局网站晋城新闻网泽州县人民政府网站晋城技师学院网站上党戏曲网
中宣部办公厅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举办2020年全国基层戏曲院团网络会演的通知
中宣部办公厅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举办2020年全国基层戏曲院团网络会演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宣传部、文化和旅游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宣传部、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自觉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展示基层院团传承发展戏曲艺术的优秀创作成果和服务人民群众、助力脱贫攻坚的良好精神风貌,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决定共同主办2020年全国基层戏曲院团网络会演。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主要内容 本次会演将聚焦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用文艺的形式宣传、展示脱贫攻坚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人民群众幸福美好生活。活动将关注民营戏曲表演团体,为它们提供展演展示平台。 (一)从全国基层院团中组织约34台优秀戏曲剧目参加网络会演,每个省份(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香港、澳门地区)1台剧目。参演单位以全国地市级、县级专业戏曲表演团体为主,鼓励仅有1个国办团体支撑的戏曲剧种所属院团(“天下第一团”)和民营戏曲表演团体参加。 (二)开展基层戏曲院团(含民营戏曲表演团体)调研活动,了解院团生存状况、发展态势、主要困难、政策需求等,以便更好指导院团发展。 (三)发挥互联网优势,对参加会演的剧种、剧团、剧目和代表性艺术家,配合会演活动,开展网络宣传推介。 (四)活动不设奖项,由主办单位为参演单位颁发纪念证书。优秀作品可推荐参加2021年新年戏曲晚会演出。 二、活动时间: 2020年8月20日至9月23日(暂定) 三、网络会演平台 以文化和旅游部政府门户网站为视频播出平台,统一发布参演剧目全剧视频和每台剧目精彩片段。以新华通讯社为宣传支持单位。 四、参演作品申报事项 (一)申报数量及程序 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在遴选基础上,征求同级党委宣传部门意见并公示后,向文化和旅游部推荐1台大戏。 (二)申报条件 作品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聚焦“中国梦”时代主题,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鼓励简朴舞美、回归艺术本体。 申报作品应是整理改编的优秀经典传统戏、新编历史剧或现代戏,重点推荐反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主题的现代戏,并符合以下条件: 1.反映人民群众用勤劳和智慧战胜贫困、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艺术再现脱贫攻坚的艰辛历程和取得的丰硕成果。 2.以农村建设、科技进步、社会和谐、生态文明等为主题,或以时代楷模、最美劳动者、“感动人物”等为主人公,能够全面反映小康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3.提倡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小人物反映大时代、小故事反映大道理,从基层老百姓的故事中挖掘创作素材,贴近百姓生活。 已参加过2次及以上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的院团,不得再申报作品参加本次网络会演。 (三)申报材料 申报推荐函1份(主送: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申报推荐表(附后)1份;适合线上播放和观看的完整剧目视频(清晰度必须达到一定标准,多机位拍摄,多角度剪辑,不带水印)、剧目宣传片(含精彩片段)视频、“主创(主演)荐剧”短视频、剧本及节目单各1份;专家剧评文章2篇。所有视频存在1个U盘中,其他材料电子版发至指定邮箱。 申报截止日期为2020年8月10日,以寄出地邮戳为准,逾期不报视为自动放弃(请使用邮政快递EMS)。 五、经费安排 主办单位将给予参演单位一定的剧目制作补贴经费,主要用于补贴录制全剧视频发生的场租支出及院团前期排练支出、网上传播剧目视频的版权费用支出、制作剧目精彩片段视频和“主创(主演)荐剧”短视频支出等。 六、其他事项 各地应以参加本次网络会演为契机,加大对基层戏曲院团的扶持,认真落实中央和地方出台的政策措施。要高度重视,严把申报作品的政治关、思想关和艺术质量关。要精心打磨入选作品,以最好的艺术呈现参加网络会演。 七、联系方式 申报材料请寄: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10号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戏剧曲艺处,邮编:100020。联系电话:010-59881773。电子邮箱:xjqyc2012@163.com。 特此通知。 附件:2020年全国基层戏曲院团网络会演申报推荐表 中宣部办公厅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2020年7月21日
晋城旅游(郑州)博览会在河南郑州盛大开幕
黄河两岸心连心,共结晋豫一家亲。7月29日,2020晋城旅游(郑州)博览会率先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贵,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周耀霞,中国旅游协会文化体育旅游分会会长高铭铎参加开幕式并分别致辞。本次旅游博览会是晋城市首次大规模组织相关参展单位到河南省郑州市进行旅游推介。博览会主题为“古堡神韵·水墨晋城”,展出现场规划有“七区一中心”,分别为晋城古堡展区、晋城山水展区、晋城自驾展区、晋城味道展区、晋城民俗展区、晋城综合展区、旅游直播区以及舞台推介展示中心。整个博览会上,最受关注的是互动展示区的悬挂式VR“全息投影互动体验”,游客可以通过VR和悬挂设备足不出户,体验晋城的自然风光。在古堡展示区,皇城相府、砥洎城、湘峪古堡、郭峪古城等众多古堡的亮相,更是让现场观众惊叹不已。博览会全程增强“晋豫一家亲”的认同感,集中展示晋城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尤其是优惠力度极大的旅游政策重磅发布,瞬间点燃现场。本次博览会吸引来自河南省周边城市和中原城市群近30个城市近百家旅游机构、旅游企业和特邀商家参展,博览会展出面积4500平方米。开幕当天,吸引近2万河南游客进馆参观。博览会上,晋城市还与京津冀等多地签订了旅游专列战略合作协议。并与河南巨匠、河南携程等旅行社签订“引客入晋”和游客发团协议。本届博览会展期从7月29日持续至7月31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
53
54
下一页
共 1067 条
备案/许可证号:
晋ICP备15004613号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3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