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退出登录
会员注册
搜索
首 页
戏曲新闻
视频欣赏
经典唱段
伴奏下载
团体简介
人物简介
戏迷天地
访谈采风
唱段唱词
唱段曲谱
上党戏曲论坛
收起
用户注册
用户名:
注:真实姓名才可通过审核
设置密码:
确认密码: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立即注册
会员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立即登录
邮箱找回
系统会自动给您的注册邮箱发密码查找信。
立即找回
留言反馈
姓名:
电话:
提交
最新推荐
《我爱上党戏》444-22-实验中学
《我爱上党戏》443-22-初6
《我爱上党戏》442-22-凤鸣小学
《我爱上党戏》441-22-初5
《我爱上党戏》440-22-中原街中学
《我爱上党戏》439-22-初4
《我爱上党戏》438-22-初3
《我爱上党戏》437-22-初2
第二届山西艺术节精彩纷呈
2019年王国维戏曲论文奖征稿启事
传承上党戏曲文化 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戏曲艺术系列讲座”2019年再开讲
河北省戏曲中青年演员推广工程启动
第十六届文华表演奖获奖人选名单公示
山西省艺术创作工作会议召开
17名戏剧演员竞演角逐梅花奖
戏曲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戏曲新闻
上党梆子《太行娘亲》晋城首演
本报讯(记者李志军)7月19日晚,新编大型上党梆子现代戏《太行娘亲》在晋城市歌舞剧院琚颐睦剧场倾情首演。剧中女一号赵氏由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陈素琴领衔主演,演员阵容强大,实力雄厚,展示出了新一代上党梆子演员的表演艺术水平,赢得了观众阵阵掌声。 太行山区作为抗日战争时期重要的革命根据地和“太行精神”的发祥地,诞生过一个可歌可泣的英雄群体——太行娘亲!她们用奶水养大了八路军的孩子,用女人柔弱的肩膀挺起了民族的脊梁。太行人演太行戏,太行戏道太行情。2016年初,晋城市上党梆子剧院邀请国家一级编剧、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李莉及其学生张裕开始创作剧本。经过五易其稿,当年10月底剧本定稿,取名《太行娘亲》。今年3月,又邀请国家一级作曲、上海京剧院导演王青担纲执导紧张排练,现已联排成型。该剧讲述了抗战时期太行母亲赵氏与梨花婆媳两代人为救护八路军后代舍弃亲生骨肉甚至献出生命的感人故事。 《太行娘亲》的出炉,对于传承红色文化、弘扬太行精神,进一步打造上党梆子品牌、擦亮晋城的文化名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据悉,《太行娘亲》已被评审确定为2017年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资助项目和2016年文化部戏曲剧本孵化计划项目。
上党梆子《太行娘亲》首演新闻发布会举行
7月18日,上党梆子《太行娘亲》首演新闻发布会在晋城大酒店举行。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新编大型上党梆子现代戏《太行娘亲》的创作、排练、首演等情况。 在我市文化建设中,上党梆子独具地方特色与艺术地位,是我市一张新的文化名片。为了推出新人、新戏,丰富剧目建设,市上党梆子剧院2016—2017年重点创作了新编大型上党梆子现代戏《太行娘亲》,并被评审确定为2017年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资助项目、2016年文化部戏曲剧本孵化计划项目。 《太行娘亲》剧本是由国家一级编剧、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李莉及其学生张裕创作。通过前期搜集资料、深入太行山区采风,掌握了第一手创作素材,经过五易其稿,于2016年10月底剧本定稿,取名《太行娘亲》。讲述发生在抗战时期,太行母亲赵氏与梨花,婆媳两代人舍弃亲生骨肉,救护八路军后代的感人故事。同时,主创团队在音乐、唱腔上力求突出上党梆子艺术特色,同时吸收山西民歌等艺术元素,使音乐、唱腔丰满起来。在舞美上大胆采用太行山自然造型,突出地域文化特色,为剧情做好情境创设。 该剧女一号赵氏由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陈素琴领衔主演,其他均由一批国家二级演员、山西省戏剧“杏花奖”获得者及80、90后上党梆子后起之秀饰演,阵容强大,实力雄厚,代表了新一代上党梆子演出阵容及表演艺术水平。目前,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定于7月19日晚8点在市歌舞剧院琚颐睦剧场倾情首演。(撰稿:韩艳帅)
上党梆子《郝经鸿雁传书》剧本研讨会在上海举行
本报讯 7月3日,上党梆子《郝经鸿雁传书》剧本研讨会在上海举行,听取上海知名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该剧本主题明确,个性突出,塑造了郝经16年矢志不渝,不改初衷、期盼统一的形象,并就剧本的逻辑结构、人物关系、情节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点评研讨,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郝经鸿雁传书》由市委宣传部和陵川县委、县政府及市上党梆子剧院共同打造,讲述了陵川籍历史名人郝经为元宋通好出使南宋议和,却被权臣秘密囚禁16年,留下的“鸿雁传书”的千古佳话。(子瑞 雪琪)
习近平听两位小演员唱粤剧
6月29日下午,习近平在视察香港西九文化区时,两名香港儿童为习主席演唱粤剧选段,习近平称赞他们唱得很有味道,问他们唱的是什么流派,师从哪位先生。习近平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要传承下去,看到孩子们就看到了希望。内地剧种百花齐放,也有不少小演员,还经常组织比赛,你们可以到内地去交流。习近平希望香港加强同内地的文化交流,加强中华文化传播,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互鉴。(新华社记者陈键兴、霍小光)
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资助项目立项名单公示
经国家艺术基金专家严格评审并报国家艺术基金理事会批准,现将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资助项目立项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6月30日至7月14日。如有异议,请以书面方式向我中心反映,并提供必要的证据材料,以便核实查证。提出异议者须提供本人真实姓名、工作单位、联系电话等有效联系方式(我中心将予以严格保密),凡匿名、冒名或超出期限的异议不予受理。 联系电话:(010)84187721电子邮箱:jiandubu@cnaf.cn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青龙胡同1号歌华大厦A座16层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监督部邮政编码:100007 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资助项目立项名单(共计1002项) 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135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主体名称 1 京剧《光之谷》武汉京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2 京剧《苍生》江苏省演艺集团有限公司 3 京剧《长乐未央》山西省京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4 昆剧《乌石记》湖南省昆剧团 5 京剧《老倔头和他的儿女们》陕西省京剧院有限公司 6 评剧《藏地彩虹》中国评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7 沪剧《敦煌女儿樊锦诗》上海沪剧艺术传习所 8 河北梆子《李保国》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演艺有限公司 9 河北梆子《春秋笔》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有限责任公司10 闽剧《银筝断》福州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11 粤剧《花笺记》广州粤剧院有限公司12 川剧《铎声阵阵》四川省川剧院13 婺剧《白兔记》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14 吕剧《板桥县令》潍坊艺术剧院有限公司15 河北梆子《绨衣天子》沧州河北梆子剧团16 川剧《江姐》重庆市川剧院17 晋剧《雄关娘子》山西省晋剧院18 河南曲剧《药香》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19 评剧《德孝碑》大厂回族自治县评剧团20 粤剧《八和会馆》广东粤剧院21 豫剧《天下清德》商丘演艺集团有限公司22 蒲州梆子《风雨鹳雀楼》运城市盐湖区蒲剧团23 上党梆子《太行娘亲》晋城市上党梆子剧院有限公司24 锡剧《独角兽之夜》张家港市锡剧艺术中心25 豫剧《戈壁母亲》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豫剧团26 晋剧《关公》太原市实验晋剧团有限责任公司27 长沙花鼓戏《长辈》攸县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28 山东梆子《孟母》济宁市山东梆子剧院有限责任公司29 淮剧《送你过江》盐城市淮剧团30 绍剧《蓝衫师爷》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31 长沙花鼓戏《甜甜的梦》浏阳市花鼓戏剧团32 楚剧《乡里乡亲》武汉楚剧院有限责任公司33 黄梅戏《邓稼先》安徽再芬黄梅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34 壮剧《百色起义》广西壮族自治区戏剧院35 长沙花鼓戏《明月初心》益阳市花鼓戏剧团有限公司36 秦腔《关中晓月》陕西省周至县剧团37 现代吕剧《山东汉子》日照市艺术剧院38 玉溪花灯戏《山茶花红》玉溪花灯戏传承保护展演中心39 满族新城戏《神鼓传奇》松原市满族新城戏传承保护中心40 锡剧《大风歌》江苏省演艺集团有限公司41 黄梅戏《槐花谣》黄冈艺术学校42 豫剧《韩愈》焦作市豫剧院有限责任公司43 黔剧《湄水长歌》贵州省黔剧院44 长沙花鼓戏《甜酒谣》汨罗江畔端午习俗传承研究中心45 话剧《詹天佑》河北省话剧院演艺有限公司46 话剧《雨夜》沈阳话剧影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47 话剧《卜奎风云录》齐齐哈尔艺术学校48 话剧《回家·宝贝》通化歌舞剧院有限公司49 话剧《甬商1938》宁波市天然舞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50 话剧《苏东坡》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51 话剧《老街》河南歌舞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52 话剧《此心光明》贵州省话剧团有限责任公司53 话剧《哭之笑之》江西省话剧团有限责任公司54 话剧《风萧萧》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有限公司55 话剧《其香居茶馆》重庆市话剧团有限责任公司56 话剧《新茶馆》北京央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57 话剧《卓吉康桑大院》西藏自治区话剧团58 话剧《广陵散》北京市演出有限责任公司59 话剧《大国工匠》内蒙古自治区话剧院60 话剧《火花》乌鲁木齐晚报传媒文化有限责任公司61 小剧场戏剧《最后的卡伦》辽宁人民艺术剧院62 小剧场戏剧《家客》上海话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63 小剧场戏剧《穷孩子富孩子》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文化站64 小剧场戏剧《五个夜晚》南京市话剧团有限公司65 歌剧《与妻书》福建大剧院有限责任公司66 歌剧《楚庄王》湖北省歌剧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67 歌剧《奔月》中央音乐学院68 歌剧《图伯特》辽宁歌剧院69 歌剧《爱莲说》长沙田汉大剧院70 歌剧《千古情缘》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71 歌剧《陈家大屋》湖南省昆剧团五岭歌舞团72 歌剧《醉美三月三》广西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73 歌剧《虎门长啸》福建省歌舞剧院74 歌剧《歌仙刘三姐》桂林市文艺演出有限责任公司75 民族舞剧《早春二月》上海歌剧院76 民族舞剧《李白》马鞍山市艺术剧院有限公司77 芭蕾舞剧《敦煌》中央芭蕾舞团78 民族舞剧《长风啸》四川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79 民族舞剧《花木兰》中央歌剧院80 芭蕾舞剧《唐寅》苏州文化博览中心有限公司81 民族舞剧《雪域天路》中国铁路文工团82 民族舞剧《望海》福建省歌舞剧院83 民族舞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北京舞蹈学院84 民族舞剧《画女情怀》无锡市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85 芭蕾舞剧《海河红帆》天津歌舞剧院86 民族舞剧《骑兵》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87 民族舞剧《南京记忆》江苏省演艺集团有限公司88 音乐剧《火之祭》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族文化工作团89 音乐剧《阿尔兹记忆的爱情》北京清心文化有限责任公司90 音乐剧《情动哈尔滨》哈尔滨歌剧院91 音乐剧《卓玛卓玛》绵阳市歌剧舞剧院92 音乐剧《六盘红云》宁夏演艺集团歌舞剧院有限公司93 音乐剧《牵魂线》准格尔旗漫瀚调艺术展演中心94 音乐剧《法海》中国歌剧舞剧院95 音乐剧《不一样的焰火》济南市歌舞剧院96 音乐剧《炎黄》吉林市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97 音乐剧《更路传奇》海南中视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98 儿童剧《北方的狼》吉林市话剧团有限责任公司99 木偶剧《丝路驼铃》南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100 儿童剧《你好·北京》北京市第二中学101 儿童剧《魔幻那达慕》第二季 内蒙古自治区话剧院102 儿童剧《海上的诺苏火布》四川省文化厅剧目工作室103 儿童剧《阿凡提与小毛驴》昌吉回族自治州艺术剧院104 儿童剧《Hello,糖豆》山西华夏之根艺术团105 儿童剧《雪莲花开》青海省平弦艺术保护传承中心106 儿童剧《星际奇遇记》云南艺术学院107 木偶剧《小铃铛与匹诺曹》中国木偶艺术剧院股份有限公司108 儿童剧《阿古顿巴之七宝如意瓶》北京国是经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9 杂技剧《禹爱》重庆杂技艺术团有限责任公司110 杂技剧《冰雪梦蝶秀》大连杂技团111 杂技剧《槐树爷爷》开封市杂技团有限责任公司112 杂技剧《楼兰寻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杂技团113 杂技剧《九色鹿》甘肃省杂技团有限责任公司114 杂技剧《岩石上的太阳》银川艺术剧院有限公司115 交响乐《社戏》浙江交响乐团116 民族管弦乐《敦煌》上海交响乐团117 交响乐《家乡的花儿》宁夏演艺集团歌舞剧院有限公司118 交响乐《草原意象》通辽市民族歌舞团119 交响乐《原野》中国歌剧舞剧院120 交响乐《海路的交响》大连艺术学院121 民族管弦乐《桃花扇》南京民族乐团有限公司122 民族管弦乐《高粱红了》吉林省交响乐团123 民族管弦乐《东方水墨》中央音乐学院124 民族管弦乐《孙子兵法回响》河南歌舞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25 民族管弦乐《丝绸之路的回响》中央音乐学院126 民族管弦乐《山水重庆》重庆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27 跨界融合作品《中国十二生肖》中央音乐学院128 跨界融合作品《鼓舞大海》舟山市艺术剧院129 跨界融合作品《苏园记忆》苏州市歌舞剧院有限公司130 跨界融合作品 《啼笑因缘》重庆市曲艺团有限责任公司131 跨界融合作品《新醉打山门》衡阳湘剧艺术有限责任公司132 跨界融合作品《天桥映像》北京天桥盛世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33 跨界融合作品 《笛韵天籁》上海音乐学院134 跨界融合作品《时光电影秀》中国歌剧舞剧院135 跨界融合作品 《呦呦鹿鸣》海南省民族歌舞团有限责任公司 小型舞台剧(节)目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198项) ...... 100 沁州三弦书《花馍情》沁县文化馆 ...... 103 长子鼓书《惊梦》长子县先玲曲艺说唱演出有限公司 ...... 191 合唱《打酸枣》晋城市群众艺术馆
晋城市鼓书协会赴沁县参加第9届沁州书会
5月30日,晋城市鼓书协会一行30人赴沁县参加了第九届山西沁州书会。 据了解,沁州书会又称老州会,形成于清顺治十年(1653年)。自2009年恢复举办以来已经成功举办八届,是沁县端午民俗文化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内容。经过精心打造,已经成为享誉全国、颇有名气的山西曲艺品牌活动。
山西戏曲“新流派”创造经验研讨会在京召开
“爱珍腔”受专家好评 本报讯 4月26日至29日,山西戏曲“新流派”创造经验研讨会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召开。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与山西省戏曲研究所联合主办。山西省戏曲四大梆子代表人物王爱爱、宋转转、武俊英、张爱珍四位表演艺术家介绍了其从艺生涯、唱腔行成及创造经验,并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专业的硕士、博士生做了学术讲座。 研讨会期间,张爱珍唱腔的形成受到了与会专家的关注和好评。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包澄洁说,“爱珍腔”是在昆、梆、罗、卷、黄五种腔调基础上,吸收了京剧等剧种的元素,借鉴了现代歌唱艺术中形成的,有发展有突破,填补了上党梆子的不足。中国戏剧出版社社长樊国宾深有感触地说,“爱珍腔”的形成,对于戏曲声腔的继承有所启发,让现代观众满意,被戏剧界、学术界认可,这就是创造经验的成功之处。(曹进堂) 来源:太行日报
晋城市财政下达315万元免费送戏下乡专项资金
本报讯 近日,市财政下达315万元免费送戏下乡专项资金,用于补助2017年市级的210场送戏下乡演出,切实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 免费送戏下乡活动是2017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之一,要求内容健康向上,形式丰富多样,群众喜闻乐见,能够体现地方特色。为确保群众能看到高质量的送戏下乡演出,市财政部门制订了严格的考核监督机制和保障机制,下达了315万元免费送戏下乡专项资金,用于补助2017年市级的210场演出;市文化部门将不定期对免费送戏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广大群众真正在家门口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 (任忠忠)
泽州四弦书首批伴奏音乐录制完成
2016年8月29日,晋城市鼓书协会召开成立一周年大会期间,该协会将录制泽州四弦书的伴奏纳入重点工作。随之,会长马莉自费录制了泽州四弦书《劝世人篇》伴奏,该伴奏很快流传在协会会员手中,深受好评。 据会长马莉介绍说,泽州四弦书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灭绝,迫切需要更多的人来传承和发扬光大,由于受乐队人员多,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等因素,导致好多学员无法在课后学习,掌握唱腔较慢,所以录制伴奏是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有了这个想法,今年刚开年,她就自费准备录制工作,随后联系场地,协调乐队老师。在此期间得到了副会长苏海兵的大力支持。经过二人一番努力,成功录制了《劝世人篇》、《二老比子》、《一人一马一杆枪》、《猛虎学艺》等泽州四弦书入门书目的伴奏。据悉,为说书录制伴奏在全国尚属首家。 晋城市鼓书协会成立后,不仅吸引了包括苏会长这样的中年男士加入到了传承艺术的行列,更吸引了一批80后、90后的年轻人和学生。为了更好的让男学员学好泽州四弦书,马会长在本次录制伴奏过程中录制了男声版伴奏。现已伴奏已后期制作完成,不久就可为学员进行辅导并投入使用。伴奏可通过晋城市鼓书协会微信公众号和中国上党戏曲网进行下载。
晋城2017年免费送戏下乡活动启动
本报讯 记者王金枝报道:“我们已经连着看了两场大戏,都是市上党梆子剧团,水平很高,真是过瘾。”4月13日,我市2017年“免费送戏下乡”活动在泽州县李寨乡启动,200余名当地群众搬着凳子排坐在戏台前,津津有味地欣赏大戏。 “免费送戏下乡”活动既是今年为民办的九件实事之一,也是全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两提一创”大讨论活动的具体实践。为确保“免费送戏下乡”扎实开展,市县两级文化部门主动担当,做好组织、规划、采购、评价、考核等工作,科学制订实施方案,规范采购程序,严格演出管理,给广大群众送去更多好戏的大戏。市县两级财政部门及时安排本级“免费送戏下乡”演出经费,根据文化部门制订的演出计划,实行提前拨付、年底结算的办法,切实保障演出顺利进行。 政府出资,文化送戏,百姓受益。市文化局局长贾长生介绍说,“免费送戏下乡”活动丰富了基层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保障了山区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提升了全市公共文化的服务效能。他们将按照公共文化均等化、标准化的原则,整合各类优秀演出资源,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力争两年内实现“免费送戏下乡”全覆盖,力争达到每村平均一场戏、村村不重复的目标,让广大农民在家门口就能看上戏,享受到文化发展的成果。
山西省今年将免费送戏下乡一万场
据山西日报消息 4月7日,省文化厅召开“免费送戏下乡一万场”推进会,对相关工作进行部署。 据悉,“免费送戏下乡一万场”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为百姓办的六件民生实事之一,对提高全民素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振全省人民转型综改、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具有积极意义。 为落实好此项工作,省文化厅、省财政厅研究制定了《山西省“免费送戏下乡一万场”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规范了承接主体、演出范围、演出质量、受益人群、采购程序,制定了严格的考核监督机制和保障机制。为保证艺术质量,演出服务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相关规定执行,采取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竞争性磋商等方式择优选购,鼓励各级、各类有资质的艺术院团承接“免费送戏下乡一万场”演出。 近年来,在文化惠民政策的推动下,我省各艺术院团坚持送戏下乡,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文化民生”带来的幸福生活。从2014年起,全省购买公共演出服务的资金总量和送戏下乡演出场次不断增加,先后有10个市立项确定了政府购买专项资金和规范政策,惠民演出超2.4万场,观众达2000多万人次。
阳城地方小戏央视“一鸣惊人”勇夺戏曲与音乐频道“梦想微剧场”第二季“团体金奖”
本报讯 4月10日,受中央电视台之邀,由阳城县文化局组织的《小院春光》和《借杵》两个地方小戏,参加了在中央电视台戏曲与音乐频道“一鸣惊人”栏目“梦想微剧场”2017第二季的比赛演出。经过激烈的对决,由专家评委和现场观众共同参与的投票表决,阳城县代表队以绝对的高分获得中央电视台戏曲与音乐频道“一鸣惊人”栏目“梦想微剧场”第二季“团体金奖”。 阳城县代表队的上党梆子小戏《小院春光》和中庄秧歌《借杵》,由文化馆精心组织排练,以“悠然阳城,全域旅游”为主题,用诙谐幽默的手法,反映了该县广大农民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积极参与全域旅游,开办农家乐,并通过“悠然阳城”微信电商平台发家致富,既提高了家庭收入,又收获了甜美爱情的故事。节目形式新颖、曲调委婉、生活气息浓郁,地方色彩鲜明,紧扣时代脉搏,弘扬了时代主旋律。在场的特邀专家评委张馨月、李伟健、刘亚津三位老师对阳城县代表队的两个小戏的编剧、导演、演员和乐队的现场表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 据了解,“一鸣惊人”栏目是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于2013年6月开始推出的一档以票友PK为亮点的比赛栏目。该栏目定位于“在娱乐中弘扬国粹,让票友们登上舞台”,不论剧种、不分年龄、不受地域限制,将时下娱乐节目中评选、冠军晋级等模式,引入到戏曲艺术中,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娱乐融合的全新尝试。“梦想微剧场”是戏曲频道制作的大型戏曲小品比赛的季播活动,以戏曲票友团体、民营戏曲团体以及文化馆为参赛主体,表演内容主要是戏曲小品、地方小戏。
《高平曲艺新编》正式出版
本报讯 近日,高平市民俗文化系列丛书之三《高平曲艺新编》一书与读者见面。该书由退休教师、原高平三中校长冯辰生编著,为读者了解高平民俗风情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该书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全篇渗透着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深刻反映了作者对高平民俗风情的了解和探究。从乡土篇中的方言秧歌《打酸枣》,到道德篇中的鼓书《劝孝歌》,再到法制篇中的快板《好公民要守法》,反腐篇中的秧歌《三娘教子》,经典篇中的鼓书《秦香莲之莫做官》,以及围绕炎帝文化创作的上党梆子、上党落子戏曲唱段,每一篇读来都亲切自然,朗朗上口。牛艳丽
第十二届赵树理戏剧奖优秀剧目展演揭晓
2017年2月4日至16日,第十二届“凤鸣春晓——赵树理戏剧奖优秀剧目展演”在琚颐睦剧场举行。经过严格评审,晋城市上党梆子传习所的《白蛇传》摘得第十二届“凤鸣春晓——赵树理戏剧奖优秀剧目展演”优秀演出奖,阳城县人民剧团有限公司的《陈廷敬》获演出奖,泽州县上党梆子剧团有限公司的《香山舞娘》获新剧目奖,晋城市歌舞剧院有限公司获组织奖。(供稿:晋城市委宣传部)
晋城市文化惠民参演资格评比揭晓
2017年2月4日至16日,文化惠民参演资格评比活动分别在琚颐睦剧场和晋城文体宫举行。经过严格评审,现将结果公布如下:
百年书会的今日样貌——聚焦胡集书会、马街书会
胡集书会上,主舞台的曲艺表演每天都迎来大量群众围观。 徐志强 摄 2月9日,来自宝丰的说唱艺人团队在马街书会现场表演。 新华社记者 李 安 摄 孙丛丛 陈 敏 文 苗 今年正月十二至正月十七,在山东滨州惠民县胡集镇,一年一度的胡集书会如期举办。作为与胡集书会一起并称为“北方两大书会”的马街书会,也于正月初九至正月十三在河南宝丰举办。这个春节,两地迎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千名艺人,他们会集在散发着泥土芳香的麦田里说拉弹唱。虽然天气寒冷,依然有曲艺迷们像潮水般涌来。 作为民间曲艺瑰宝,胡集书会和马街书会均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艺人说书亮艺、游客赶会听书。这两大有七八百年历史的老书会,当下传承之路引人关注。 繁华与隐忧并存 2月8日,2017年胡集书会开幕,有来自山东、北京、天津等省市的200余名民间艺人亮相。据不完全统计,当天前来赶会的群众有10多万人。同样,今年的马街书会也是盛况空前,赶会群众达30多万人次,说书摊403个,民间艺人1247人,演出曲目有河南坠子、湖北渔鼓、四川清音、山东琴书、凤阳花鼓等40多种,曲艺节目50多个。 正月十三一大早,55岁的宝丰县杨庄镇白石营村村民李庆民给自己灌上满满一壶茶水,简单拾掇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奔向两公里开外的马街村。“在我们这儿,书会大于年。年可以简单过,书会不能不来。”10年来,无论阴晴雨雪,他一次书会都没落下。“热闹”是书会上必不可少的景象。河北沧州艺人王金升连续参加胡集书会13个年头,每年与他一同前来的还有妻子与两个女儿。“我从小学习曲艺,父辈上与胡集书会就有渊源,所以自己每年坚持来,这次准备了9场书。”王金升说。 各路艺人“打擂台”外,“娃娃艺人”的亮相成了今年胡集书会上的亮色。9岁的韩金诺来自山东东营市,能将一曲西河大鼓《花唱绕口令》唱得有模有样。“小金诺学西河大鼓还不到3个月,他更在行的是山东快板。”韩金诺的老师陈建华介绍,此行他们一共带来了10个孩子,目的在于让孩子们增长见识,回去后更好地学习、传承曲艺。像山东滨州邹平县、博兴县等,也有不少小艺人来到擂台赛上与名家“过招”。在马街书会上,来自郑州的小演员反戴着棒球帽,打扮新潮,但表演起山东快板一点都不含糊。这些小演员说,他们都是第一次在天地间表演曲艺。 胡同利当胡集镇文化站站长已有30年,他介绍,新中国成立前,胡集书会每年有250余档艺人前来,上世纪50年代初还能达到200档,至上世纪90年代,书会低迷,最差的年份只有五六档子、十几个艺人。进入新世纪后,胡集书会又进入一个小高潮,2008年以来,听书观众每年有10万余人。“在各级利好的文化政策下,近些年书会回暖,但难以回归之前的盛况。艺人与曲目现状、新娱乐形式冲击等因素都对书会带来了影响。” 加强民间认同是根基 参加胡集书会至今,王金升感受最深刻的是,真正有艺术的艺人逐步减少。“这个行业正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冲击,很多艺人迫于生计转行了,留下的都是不忍丢下老本行的人。新人也在培养,但接不上茬的现象很明显。”由于现实原因,胡集书会的说书人年龄大都60岁以上,且存在书目内容多倾向于《杨家将》《岳飞传》等传统段子、新创书目少、现场表演样式单一等问题。 在马街书会,一些改变正在悄然发生。“为兰考吃了多少风霜苦,为兰考忍了多少疾和寒……”商丘虞城陈兰英演出的琴书《焦裕禄补票》,就是新创作的廉政题材的作品。只见她一手抚琴,一手打板,唱出的曲调时而高昂、时而婉转,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观看。近几年,反腐倡廉作为文艺创作和挖掘的题材,拥有的观众群日益庞大,也愈来愈为艺人们青睐。 毫无疑问,作为国家级非遗,当地政府为两大书会的举办提供了很多支持。“我们到这里演出,宝丰县提供了很多便利。我既能宣传和赢利,顺便还能会老友,真高兴!”马街书会上,一个剧团团长如是说。在胡集镇,为把艺人留下来,从1997年起,镇政府对艺人施行演出补助,近年来,又推出“政府买单、送书下村”政策,艺人的相关演出费用也由当地政府负担。但大家担心的是,一旦政府不再扶持,两大书会何去何从,正成为许多艺人普遍关心的问题。 “每年都有三四千元不等的收入,但与沧州、天津等地的演出市场相比,钱并不多,技艺不好的还吃不上这碗饭。”王金升介绍,近年来,自己有意识地推出讲述焦裕禄、雷锋故事的新书,以便更好地将演出推送出去。但在他看来,与书目创新少、收入不高等问题相比,最迫切需要加强的是基层群众对于曲艺的关注。“现在少有以往那种对艺人前呼后拥的场面,有的艺人下到村大队还被冻跑了,反映出的是民间对曲艺行认同感的减少。” 山东省曲艺家协会主席慈建国建议,在保护曲艺民间生态的前提下,胡集书会的传承发展,既要注重对受众的培育与引导,还需吸引更多有一定知名度的艺人参与、带动,于整体上形成更为参差多态的局面。 “文化+”促进传承振兴 听书的同时,欣赏剪纸、泥塑等民俗技艺,品尝马蹄烧饼、油炸蚂蚱等民间美食……今年的胡集书会上,“大民俗”的概念得到了更为充分的体现。胡集镇镇长李永新表示,利用“文化+”元素,在传承中创新内容与形式,将是胡集书会振兴发展的必由之路。 现今,胡集镇多数小学开设了曲艺课,除了邀请专业曲艺老师进校表演外,还专门编制了曲艺校本教材,从小培养孩子们对曲艺的兴趣。深入推广的“曲艺进校园”正为胡集书会输送更多的新生力量。“在现有基础上,曲艺进校园、进课堂还要制定更详细的步骤、规划,让师生充分意识到传统文化传承的紧迫感。”胡同利说。 为打破完全依托政府的僵局,借助文旅融合发展,“旅游+书会”也成两地破题该非遗项目传承发展的一条路径。“胡集书会位于孙子兵法城、武定府衙至魏集古村落这一历史文化线路上,它融合了乡村、民俗、文化等特色,旅游号召力目前已得到凸显。”惠民县旅游局局长刘志杰介绍,借助“娱”与“游”的结合,“1+1>2”的效果正在产生。另外,利用“互联网+书会”的传播路径,胡集书会的相关书目与演出视频也在群众中得到进一步传播。在宝丰,作为3A级旅游景区的马街书会民俗园,不仅保留着原生态的曲艺表演舞台,还建设了中华曲艺展览馆,以期让观众实现“一日看千台戏,三天读万卷书”。
山西97名非遗传承人获公益捐赠
本报讯 (驻山西记者杨渊 通讯员邹文姣)近日,由山西省汾酒集团公益基金会与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举办的“情注山西省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捐赠仪式在太原举行。基金会向山西省97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每人捐赠一台笔记本电脑,为传承人的工作与生活提供便利,同时希望唤起人们对非遗保护工作的关注和热情。 汾酒集团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侯清泉说,每一位非遗传承人都有着热衷创造、忘我工作、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这也是这个时代所需求、所倡导的一种精神。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已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是响亮的“山西名片”。举办此次活动既是支持非遗保护工作的公益之举,也是汾酒集团践行“工匠精神”的文化外延。 山西省文化厅副厅长郑中夏表示,非遗保护工作不仅仅是某一个部门或某一些人的工作,而应该发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此次活动为社会企业和公益组织参与非遗保护带了一个好头,希望能有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助力非遗。 汾酒集团公益基金会于2011年2月成立,在山西省国资委、民政厅的指导下,在汾酒集团的大力支持下,以倡导“诚信企业做诚信宣传、诚信经营促社会和谐”为核心理念,积极开展社会公益活动。
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立此存照”
黄明彦 2015年,文化部启动300名年满70周岁以上及不满70周岁但体弱多病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希望通过影像、音频、照片、文字等技术手段,全面系统地记录他们的非遗知识和精湛技艺,为后人留下珍贵资料。其中江苏省有10人入选,包括常州吟诵项目的秦德祥和锡剧项目的吴雅童。 项目经费下达时,秦德祥76岁,一年前被医院确诊为肝癌晚期;吴雅童96岁,在医院卧床多月,意识已处于弥留状态,基本无法与人言语沟通。为此,常州市非遗中心在全国尚无成熟模板可供参照的情况下,摸着石头过河,及时制定了抢救性记录工作整体方案,于2016年11月底全面结项。业内人士认为,这不仅是常州对抢救性记录工作作出的积极探索和尝试,也为江苏省乃至全国的抢救性记录工作积累了重要经验。 抢救性记录工作刻不容缓 江苏省132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中,近年来有近20人去世,在世的人中70岁以上的超过6成,开展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刻不容缓。 根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规范》要求,常州市文化馆为此专门组建了工作小组,党政负责人各自领衔负责一个项目,为每个项目配备专家4名。 为确保拍摄质量,常州市文化馆采用邀标方式选择5家在本市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和摄制工作经验的单位参与竞标,从中选择两家中标单位,承担两个项目的视频采集工作,整个竞标过程请当地文广新局纪检部门与业务主管部门全程参与监督。常州市文化馆将两个项目的抢救性记录工作视为选择、培育该市非遗数字化记录工作核心摄制团队的契机,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及项目试点工作,带动了团队的梯次建设。 采录工作圆满完成 秦德祥常州吟诵的抢救性记录工作于2016年年初正式启动,到7月份秦德祥去世,历时整整7个月,记录和积累了将近20个小时宝贵的第一手视音频素材。 由于当时正值寒冬,秦德祥的身体状况不好,不耐久坐,工作小组进行了4次录制,完成了秦德祥自述。工作小组还特意选择了符合项目背景要求的常州两大古典园林——近园和未园,邀请他的弟子、常州电视台主持人楼益华对专家学者等进行采访,秦德祥的艺术成就得以更好地展示。 拍摄团队以秦德祥出版的《古韵今调》为基础,完整采录了秦德祥52首代表性吟诵作品的视频记录,用双机位分多次拍摄完成,全方位展示了传承人示范、讲解特殊的唱法、诗词、曲调及传承人的项目实践能力、经验思想、风格特征、代表作品等。 值得庆幸的是,工作小组最终赶在秦德祥去世之前,把所有可以想到的采录工作全部做完,并从16个小时的原始片素材中,剪辑出文献片15小时以及综述片30分钟。 还原吴派锡剧艺术全貌 锡剧国家级传承人吴雅童是国家一级演员,常州市锡剧院的创始人之一。锡剧界素有“唱煞王彬彬,做煞吴雅童”的说法,说的就是吴雅童长于表演。 由于项目启动时传承人已基本无法配合拍摄,工作小组围绕吴老身边的亲戚、同事、朋友、学生开展工作,努力寻找他艺术人生不同阶段最亲密的人物,共拍摄口述片10个小时,整理16.5万字采访记录文字稿。 为拍摄项目实践片,工作小组精心挑选了多部吴老生前代表性剧目《红楼夜审》《双珠凤》等经典选段进行舞台复排音配像,多轨录音并4个机位拍摄,包括幕前幕后大量花絮视频,有30余位演员、乐队、舞美、辅导老师等参与。 后期文献片制作时,再配以吴老的原始表演资料以同步小窗的形式一起做教学展示,并尝试在后期剪辑中把占时最长的表演和采访叠加交替剪辑,既节约了时间又让片子更生动好看。在文献收集上尽量挖掘吴老生前的各种资料,把工作做广做全做细,尽力还原出吴派锡剧艺术的全貌。
我市多举措推动戏曲事业振兴,繁荣精品创作改善演出条件
繁荣精品创作 改善演出条件 本报讯 记者张明明报道:“十三五”期间,争取每年推出3部优秀戏曲剧本,培养3名优秀本土中青年编剧;改善戏曲生产演出条件、创优发展环境……日前,市政府出台《支持戏曲传承发展振兴工程的若干措施》,将通过繁荣戏曲精品创作、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等多项实实在在的举措,促进我市戏曲事业繁荣发展。 加大戏曲扶持力度方面,将进行全市戏曲剧种、剧团普查,建立戏曲数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开展戏曲之乡命名活动;鼓励各县(市、区)根据实际情况和本级财力,设立戏曲传承发展振兴专项资金,对传承发展戏曲艺术、服务基层成效突出的戏曲(剧)院团进行表彰。积极支持繁荣戏曲精品创作,将抓好重点戏曲选题规划和剧本创作,打造一批以“中国梦”、“三个文化”、“六大发展”为主题的精品力作;加大对原创剧目的扶持,并将其纳入“晋城市优秀文艺作品奖励与扶持资金”范畴;加强戏曲剧本创作、孵化工作,通过征集新创一批、整理改编一批、买断移植一批,不断推出优秀戏曲剧本,“十三五”期间,力争每年推出3部优秀戏曲剧本,5年内培养出3名优秀本土中青年编剧。 积极开展戏曲惠民演出,把戏曲演出纳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作为“文化惠民”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组织开展“情系一线职工”、“送戏进老区”、“戏曲精品进军营”等戏曲下基层品牌活动;促进戏曲表演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在游客流量较大的旅游景区积极安排相应戏曲演出,同时大力推进文化扶贫,支持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戏曲保护传承工作。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方面,将加快改善职业院校戏曲班办学条件,增加戏曲专业生均经费,适当提高大中专院校中戏曲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岗位比例;实施“名家传戏—戏曲名家收徒传艺”计划,建立名老艺术家收徒传艺备案制度;支持戏曲院团与戏曲职业院校合作,建立戏曲院校青年教师与戏曲院团青年骨干“双向交流”机制。 积极改善戏曲生产演出条件,将把简易戏台纳入村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范围,在城镇建设和旧城改造中,合理布局戏曲演出空间;县级以上(含县级)文化馆要设置或通过合作方式解决戏曲排练演出场所,鼓励以政府购买演出场所的演出时段、提供场租补贴等形式,帮助戏曲院团解决演出场所问题;鼓励以具备条件的历史建筑、工业遗址和旅游景区为依托,建立特色鲜明、功能多元、融文化旅游于一体的戏曲演出聚集区。还将加强戏曲推广普及力度,通过学校戏曲通识教育,向大中小学生推荐优秀戏曲。 “十三五”期间,我市将立足丰厚的戏曲资源,创新工作机制,促进活态传承,保护戏曲生态,激发发展活力,培育发展环境,努力形成全社会重视戏曲、关心支持戏曲艺术发展的良好局面。
晋城市2017年春节戏曲晚会完成录制
1月13日晚,2017年晋城市春节戏曲晚会在晋城广播电视台演播大厅录制完成。市领导石云峰、廖军、冯裕民和我市社会各界群众一同观看了晚会。 本场晚会历时一个多月筹备,节目形式多样,既有高亢激昂的上党梆子《金水桥》、《杨门女将》,又有圆润委婉的上党二黄《打金枝》,还有新创戏曲小品《新四郞探母》等节目精彩纷呈、引人入胜。晚会在吴国华、张爱珍、张保平、郭孝明四位艺术家的精彩演唱中落下帷幕。本场晚会将于1月20日(腊月二十三)与广大电视观众见面。(摄影:张付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
53
54
下一页
共 1068 条
备案/许可证号:
晋ICP备15004613号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3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