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退出登录
会员注册
搜索
首 页
戏曲新闻
视频欣赏
经典唱段
伴奏下载
团体简介
人物简介
戏迷天地
访谈采风
唱段唱词
唱段曲谱
上党戏曲论坛
收起
用户注册
用户名:
注:真实姓名才可通过审核
设置密码:
确认密码: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立即注册
会员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立即登录
邮箱找回
系统会自动给您的注册邮箱发密码查找信。
立即找回
留言反馈
姓名:
电话:
提交
最新推荐
二黄《皇帝与门官》上
二黄《皇帝与门官》下
上党梆子《状元打更》上
上党梆子《状元打更》中
上党梆子《状元打更》下
上党梆子《姐妹皇后》东宫权变9-1
上党梆子《姐妹皇后》东宫权变9-2
上党梆子《姐妹皇后》东宫权变9-3
白燕升深圳开演唱会 戏曲名家裴艳玲清唱捧场
地方戏曲处境堪忧 74个剧种面临“团散剧亡”
地方戏曲剧种有了“双保险”
戏曲小梅花群星荟萃 商丘“小梅花”首次夺金
首部3D戏曲电影《苏武牧羊》开机
晋城:戏迷票友消夏演出受欢迎
文化部出台地方戏曲保护扶持计划
“梅花奖”30周年庆祝展演将在京举办
戏曲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戏曲新闻
晋剧演员史佳花冲击“二度梅”
第二十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大赛暨第三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北片)大赛在并开幕 【梅花奖的由来】 中国戏剧梅花奖,是我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始创于1983年,每年一评。2005年起改为两年一评,2007年更名为 “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由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是中国戏剧界优秀中青年演员的最高奖项。 时至今日,梅花奖已成功举办了24届,从第11届起增设“二度梅”评选,自第17届起增评民间职业剧团的演员,自第19届起增设“梅花大奖”并评出了第一位获得者尚长荣。共评出涵盖47个剧种的获奖演员400多名。 今晚,第二十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大赛暨第三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北片)大赛在省城青年宫演艺中心内隆重开幕。由我省梅花文化艺术团带来的晋剧《大红灯笼》在龙城开唱。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本次大赛的“东道主”,著名晋剧演员史佳花凭借《大红灯笼》,再度向“梅花奖”发起冲击,争夺“二度梅”。 本届比赛,是中国戏剧梅花奖自创立以来,第二次走出北京,以大赛的方式评选梅花奖获奖演员。北方赛区由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与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文联及山西省文化厅联合主办,其中参赛的有京剧、豫剧、秦腔、昆曲等传统剧目,也有歌剧、歌舞剧,参赛的演出团体达21个,它们将在未来的12天里,演出35场。 戏曲在民间扎根、繁荣,而对于有“戏曲大省”称谓的山西而言,有着丰厚的观众资源,因此本届梅花奖大赛还实行了惠民政策,让戏迷们可以用极低的票价看到流传甚广的经典戏曲剧目。19时许,省城青年宫演艺中心入口处排起了长龙,市民们举着雨伞、穿着雨衣,等待检票入场。“没想到能在家门口看大戏,而且还是各个剧种的经典之作。之前从《山西晚报》上了解到‘梅花奖’的售票地点,我就跑遍了各大剧院,几乎每场演出的票都买了。”来自省城大营盘的戏迷郭泽军先生告诉记者。 当晚,《大红灯笼》率先鸣锣唱响,该剧是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献礼片,由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改编而成,是这部小说继拍摄电影、搬上芭蕾舞台和制作电视连续剧之后,又一次用戏曲舞台艺术的形式来演绎了发生在中国封建大院中妇女反封建、求解放、要民主、追光明的人间赞歌。此外,剧中主演史佳花、胡嫦娥、苗洁、武凌云这四位山西的著名晋剧演员都曾捧得 “梅花奖”,而史佳花更是要以该剧捧得“二度梅”。舞台上,演员们用激情、扎实的表演尽展梅花演员的风采;舞台下,戏迷们叫好声、喝彩声连成一片,喜盼晋剧枝头再添朵朵“梅花”。 据悉,我省北路梆子演员詹丽华将参与“一度梅”的评比演出,由她带来的剧目《侨女李林》将在本月15日上演。 山西的44朵“梅花” 获得“梅花奖”,是所有戏曲演员的毕生梦想。作为戏曲大省的山西而言,自首届比赛设置“梅花奖”评选时,当时刚满20岁的山西演员任跟心和郭泽民就折梅凯旋,着实令全国戏剧界大吃一惊。 从1987年的第四届中国戏曲梅花奖大赛开始,我省的戏曲演员就届届摘得“梅花”归。截至目前,共有42位演员获得44个“梅花”大奖,其中任跟心与谢涛是“二度梅”。山西获奖次数之多,名列全国之首。 (记者 孙轶琼)
探访上党梆子嫡系剧种——永年西调
(本网讯 通讯员申陵锋报道)昔日同根生,今朝重相聚。2011年5月4日,晋城市上党梆子剧团团长张保平、晋城市上党戏迷协会会长张付军一行5人来到河北永年县探访上党梆子嫡系剧种——永年西调,了解西调生存、发展现况,寻找当年西调印象,共续两剧繁荣辉煌。 抵达永年后,在永年县文化局王副局长,文化馆徐馆长的引见下,见到了著名西调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海臣老师。 当晚,75岁高龄的张海臣老师亲自登台演出了上党梆子前辈郝同生生前代表剧目《潘杨讼》。其中《调寇》一折,张海臣老师出场一开口、一亮相,嗓音宏亮,扮相潇洒,台步稳健,掌声四起。当寇准在南清宫见八王千岁,胆战心惊连跪三跪时,演出到了高潮,台下观众沸腾了,尖叫声、叫好声此起彼伏。尤其寇准和八王千岁对唱的一段,演员在台上唱,观众在台下和着唱,台上台下融为一体,气氛融洽而热烈。精彩的表演让戏迷观众大饱眼福,也让张保平团长深深折服,情不自禁地喝彩、叫好。 演出结束,当剧团告知观众,晋城市上党梆子剧团团长张保平也在现场时,观众都不走了。张保平老师的一段“寇准谢过君恩情”惊现舞台,掌声雷动,观众又一次沸腾了。随后,二位老师联袂清唱了《调寇》中寇准和八王的一段对唱。晋城市上党戏迷协会会员马莉也清唱了一段上党梆子《见皇姑》和《藏舟》,同样博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演唱结束,观众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现场。 张保平老师感慨地说,看了张海臣老师的演出,我非常激动。相隔千里之外的永年竟有如此高水平的艺术家,而且表演的是上党梆子嫡系剧种西调,流淌着的是上党梆子的血液,作为一名上党梆子演员,我非常骄傲。尤其张海臣老师的表演,很有上党梆子前辈郝同生的表演风格,简直是郝同生老师的翻版。 第二天上午,在永年县文化局郭局长、文化馆徐馆长等人陪同下,游览了广平府古城、赵氏太极拳旧址弘济桥等古迹。并与张保平团长达成共识,加大力度保护、传承西调,让其延续下去。张保平团长还邀请西调组建剧团到晋城参加下一届“凤鸣春晓”交流演出。郭局长也表示,今年一定让张保平团长率晋城市上党梆子剧团到永年进行慰问演出。 据了解,当年张海臣老师任永年西调剧团团长,曾拜老一辈艺术家温喜云为师,与郝同生老师是师叔关系,并得到其亲传。上世纪六十年代,曾带领永年西调剧团到专一团“走亲戚”,得到薛万青、吴婉芝、高玉林、王桂兰、马正瑞等老一辈艺术家的无私帮助。两个剧种经常互派演员交流、学习,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第2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大赛5月将在太原举行
黄河新闻网讯(记者赵霄扬):记者从5月4日上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第2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大赛暨第三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北片)大赛即将在太原拉开帷幕。据悉,这是中国戏剧梅花奖自1983年创立以来,第二次走出京城,以大赛的方式评选梅花奖获奖演员。 本次大赛的北方赛区由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与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文联及山西省文化厅联合主办。在近半个月的时间里,北片赛区将集中展示12个剧种的21台全国优秀的精品舞台剧目。其中,山西省将有山西梅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史佳花和朔州歌舞团北路梆子演员詹丽华分别参加“二度梅”和“一度梅”的评比演出。 此外,大赛还将同时组织14场公演,除满足大赛组委会的评比要求以外,低票价惠民演出观众将达到3万余人,其中包括3场公益慰问专场演出。 据了解,这次大赛将从5月8日开始到6月10日结束,进入终评的演员将以现场演出的形式进行决赛,终评评委通过现场观摩,差额评出本届梅花奖获奖演员。 中国戏剧梅花奖是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的奖项。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梅花奖始创于1983年,每年一评。2005年起改为两年一评,2007年更名为“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是中国戏剧界优秀中青年演员的最高奖项。 梅花表演奖:表彰表演艺术上取得突出成就的中青年戏剧演员。 一度梅:参评演员年龄不超过45周岁,每届评选名额为20名; 二度梅:已获梅花奖的演员且年龄未超过55周岁,有新剧目、新创造,可以再次参评梅花奖(简称“二度梅”),名额为2名; 三度梅:即“梅花大奖”,已获得“二度梅”且年龄不超过65周岁,并创作演出有较大影响的新剧目、在表演艺术上形成独特风格的演员,可申报参评“表演大奖”,为非常设奖项,每次评选1名。
10元看秦腔
由省文化厅主办、西安易俗大剧院承办的“10元假日剧场”,4月30日在易俗大剧院启动。每逢节假日,广大观众只需花10元钱就可欣赏到秦腔名家以及全省各地优秀演员的精彩演出,这是我省文化体制改革后推出的一项惠民举措,深受各个层次戏迷欢迎。首场演出——我省著名秦腔演员李淑芳的折子戏专场反响强烈。一戏迷激动地说,花十元钱就能坐在剧场看李淑芳的拿手戏《柳公馆》、《藏舟》、《山乡御妹》,太值得了。我相信,这样的价钱戏迷都能拿得出,看得起,以后的每场演出我都要来看。
传奇河南:南阳惊现宫廷乐谱
在以前,人们的娱乐文化生活不多,在周口,就有一种叫做“八音楼子”的娱乐活动,在周口深受当地人的喜爱,在这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普查中,被文化部门发现挖掘了出来。 这个就是流传于周口市川汇区以及周边地区的“八音楼子”,又称为“八音会”。已经有三百年的历史,对于外行人来说,看似简单的“八音会”有什么独特之处呢?称它们为“八音”,难道就是使用八种乐器吗?艺术指导说,不是使用八种乐器,以前古代乐器统称“八音”,指金 石 土 革 丝 木 匏 竹等八类,借用了古代的泛指。周口川汇区原名周家口,由于沙河的原因这里曾经是一个非常繁忙的码头。明清时期,山西省晋城的客商就把当地人喜爱的八音会引入了周口,成为了聚集在周家口码头的晋城客商主要的娱乐活动。司新善祖籍山西,今年已经56岁,凭着记忆整理出了不少的八音曲谱,而且,在他的手里,一直珍藏着父亲留下来的一件独特乐器。八音会的演奏深受群众喜爱,民间婚嫁娶以及其它喜庆活动都会请八音会助兴。周口的八音会虽然源自于山西,却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曾经很红火的“八音会”如今却前景堪忧,乐队里共40多个人,平均年龄都在60岁左右。川汇区文化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在挖掘原始内容的基础上培养新的人才,实现队伍传承。 来源:大象网
山西省晋剧院等五大院改企建山西演艺集团
将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经营性文化企业,盘活国有演艺资源,塑造合格市场主体,打造中国气派、山西特色的舞台艺术精品,省委、省政府决定组建山西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4月18日,山西演艺集团组建方案已经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组会议原则通过,相关组建工作已基本就绪。 山西演艺集团通过整合山西省歌舞剧院、山西省晋剧院、山西省话剧院、山西省京剧院、山西省曲艺团五个财政差额补助事业单位,组建而成。省直五个文艺演出院团所属11个演出单位和经营部门,全部转制为企业,并分别注册为集团的子公司和分公司,整体核销省直五个文艺演出院团事业单位法人资格。整合省晋剧院等单位成立山西省戏剧研究院承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传承任务。文艺演出院团转企改制,被视作文化体制改革中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在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中,山西省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参照陕西、安徽、重庆等省市的做法,针对省直五个文艺演出院团现有人员的实际情况,在职在编的事业人员作为"老人",妥善安置,平稳过渡,确保职工利益,确保改革效益。 整合后,山西演艺集团将下设山西省晋剧艺术团、山西省青年晋剧团、山西省歌舞团、山西省话剧团、山西省梅兰芳青年京剧团、山西省说唱艺术团、山西演艺集团影视动漫艺术中心、山西演艺集团演出公司、山西演艺集团舞美制作公司、山西演艺集团艺术培训中心、山西演艺集团艺术服务中心等若干子公司和分公司,集团对其子公司、分公司按公司法有关规定实施管理。 演艺晋军,集群起航。全新的山西演艺集团肩负着提高山西省国有演艺团体艺术生产创新能力、市场经营管理能力、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文化产品国际影响力的重任,力求创作一批反映山西历史文化底蕴的舞台艺术精品,创作一批反映山西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取得新成就的舞台作品,创作一批为山西旅游服务的舞台作品,力争5年内,建成集创作演出、策划营销、剧场经营、资本运作为一体,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较强竞争力的大型国有演艺文化龙头企业。
第2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大赛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
4月29日上午,第2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大赛(第三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中国文联大厦隆重举行,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季国平出席仪式并讲话。 据悉,本次大赛将于5月8日(北片)和28日(南片)分别在太原与成都拉开帷幕。这是中国戏剧梅花奖自1983年创立以来,第二次走出京城,以大赛的方式评选梅花奖获奖演员。 本次大赛的北片赛区由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与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文联及山西省文化厅联合主办。在半个月的时间里,北片赛区将集中展示21台全国优秀的精品舞台剧目,同时组织14场公演,除满足大赛组委会的评比要求以外,低票价惠民演出观众将达到3万余人,其中包括3场公益慰问专场演出。
“魅力春天”青年演员擂台赛有利于培养青年演员
北京京剧院青年擂台赛临近 北京京剧院主办的“魅力春天”青年演员擂台赛正在紧锣密鼓地赛前准备当中,演员们也都抓紧排练(见图),而为演员打分的专家评审也陆续确定。近日,记者采访了周传家、崔伟、解玺璋三位将参加此次擂台赛的专家评审,专家评审们对擂台赛甚是肯定。 “擂台赛”不是看热闹 戏曲资深评论家周传家说,此次擂台赛对全国京剧都有引导作用,且专家评审项目比较全面,自然条件、基本功、舞台呈现、人物塑造、表演能力等都包括,所以这个擂台赛不是光看个热闹,而是真正地走进京剧,有利于培养青年演员。 青年演员有机会上台 擂台赛对青年演员自身功力的提高毋庸置疑。文化评论家解玺璋说,擂台赛就是给青年演员上台的机会,“大家pk一下,真正的意图就是把青年演员推出去,对青年演员的培养,京剧院还是挺有危机感的。”戏曲评论家崔伟表示,“一些功夫很好的演员,经过这次亮相就会成为亮点。” 北京戏曲观众很年轻 崔伟向记者介绍,在近期戏曲观众研究中,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北京京剧的观众和上海、天津的不同,在北京已形成青年观众为主体。究其原因,就是北京白领比较多,文化欣赏在他们生活中占的比重较高。而交通不便、票价提高,再加上央视戏曲频道《空中剧场》每周两次的首播,让老年观众的数量降下来了。 京剧吸引青年观众,解玺璋则认为很大程度是受到社会文化环境变化的影响。2000年后,中国整个社会多元化的环境,让年轻一代也更加宽容,“现在的年轻人觉得好听就喜欢。” 来源:中国戏剧网
简报(北片前站会成功召开)
北片前站会成功召开 第二十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三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评比大赛(北片)将于2011年5月8日至5月19日在龙城太原举行。本届大赛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山西省文化厅共同主办,山西省戏剧家协会、山西梅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承办。 第二十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三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大赛(北片)前站会于2011年4月10日上午在太原市迎泽宾馆十楼会议室召开。 会议由中国剧协组联部主任汪刚主持。 《中国戏剧》主编赓续华、山西省文化厅艺术处副处长谢玉辉、山西剧协副主席、山西梅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效忠以及自全国21个参赛演员所属院团的负责人和大赛组委会相关工作人员共八十余人参加了此次前站会。 谢玉辉向院团负责人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承诺作好大赛的各项接待、服务工作;赓续华主编向参会人员介绍了中国戏剧“梅花奖”的发展历程及本届“梅花奖”初评的情况;王效忠董事长向参会人员汇报了承办本届“梅花奖”大赛的前期筹备情况,大赛对口接待,责任到人,做好各方面的服务、协调工作,争取为大赛提供优质服务。大赛期间“梅花奖”演员组成志愿者为大赛服务,开通山西戏剧网第二十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大赛专版。最后在中国剧协汪刚主任的主持下,各院团依次抽签决定演出次序和剧场。 会后,参赛演员所属院团负责人在剧场负责人的带领下实地考查剧场情况,承办单位逐一了解各院团的需要解决的困难问题,并协商做好安排。院团同承办方及剧场签订了相关协议。自此,圆满完成了前站会各项议程。 中国剧协及各院团对前站会承办方周到的服务,周密的安排表示赞赏。一致表示通力合作,共同期待5月太原梅花大赛火热登场。
第二十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大赛(北方片)
史佳花 山西梅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艺术总监,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山西省戏剧家协会秘书长、常务副主席,第十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主工青衣,代表剧目《打金枝》、《石角凹》、《失子惊疯》、《陈碧娘》。参赛剧目:晋剧《大红灯笼》 常秋月 北京京剧院一团演员,工花旦。代表剧目《勘玉钏》、《红楼二尤》、《玉堂春》、《典妻》。参赛剧目:《勘玉钏》 李树建 中国剧协副主席,河南省剧协主席,国家一级演员,河南省豫剧二团团长,第十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主工老生。代表剧目有:《程婴救孤》、《清风亭上》、《苏武牧羊》。参赛剧目:《程婴救孤》 包 飞 蒙古族,北京京昆协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北京戏曲职业学院外聘教师、北京京剧赓扬集协会理事、北京京剧院一团演员,主工文武小生。代表剧目:《平贵别窑》、《三气周瑜》、《吕布与貂蝉》、《打侄上坟》。参赛剧目:《平贵别窑》、《逼侄赴科》、《打侄上坟》、《八大锤》。 闫 巍 天津市青年京剧团演员,工武旦、刀马旦。代表剧目有:《泗州城》、《青石山》、《大英杰烈》、《杨排风》。参赛剧目:《泗州城》、《牡丹巧戏仙》、《岳云》。 渠建红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晋剧团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内蒙古戏剧家协会会员,工老生。代表剧目:《芦花》、《空城计》、《嫁衣案》、《三关点帅》等。参赛剧目:《斩唐丹》、《困河东》。 吴桂云 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工文武老生。代表剧目:河北梆子《长剑歌》、《钟馗》、《南北合》、《狸猫换太子》。参赛剧目:《长剑歌》、《南北合》、《钟馗》。 茅善玉 上海沪剧院演员,工花旦。代表剧目:《一个明星的遭遇》、《姊妹俩》、《今日梦圆》、《雷雨》。参赛剧目:《雷雨》。 赵玉华 石家庄市京剧团演员、剧团业务团长,河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工花旦、刀马旦。代表剧目:《铁弓缘》《桃花村》《卖水》《虹桥赠珠》。参赛剧目:《铁弓缘》 吴凤花 绍兴小百花艺术中心党支部书记兼副主任、艺委会主任。第十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主工小生。代表剧目:《陆文龙》、《越王勾践》、《白蛇传》、《狸猫换太子》。参赛剧目:《狸猫换太子》。 许亚玲 江苏省淮海剧团演员,江苏省戏剧家协会会员,主攻文武花旦。代表剧目:《赶集》《回娘家》《大唐女帅》《皮秀英》。参赛剧目:《秋月》。 李淑芳 西安易俗社演员,陕西省戏剧家协会会员,西安市戏剧家协会理事,主工小旦。代表剧目:《游龟山》、《数罗汉》、《河湾洗衣》、《山乡御妹》。参赛剧目:《藏舟》、《柳公馆》、《山乡御妹》。 李雪飞 黑龙江省龙江剧院演员,主工青衣。代表剧目:《梁红玉》、《鲜儿》、《昭君出塞》、《花木兰》。参赛剧目:《鲜儿》。 李鸿良 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演员,工丑、付。代表剧目:《小孙屠》、《十五贯》、《孽海记•下山》、《红梨记•醉皂》。参赛剧目:《红梨记•醉皂》、《西厢记•游殿》、《水浒传•活捉》。 王 艳 天津京剧院实验团演员,工青衣、花衫。代表剧目:《妈祖》、《谢瑶环》、《白蛇传》、《杨门女将》。参赛剧目:《谢瑶环》。 侯 艳 宁夏秦腔剧团演员,工青衣、闺阁旦。代表剧目:《窦娥冤》、《杨三姐告状》、《游西湖》、《朔方天歌》。参赛剧目:《武松杀嫂》、《花木兰》、《安安送米》。 李军梅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实验团演员,主工正、小旦。代表剧目:《梨花情》、《断桥》、《晴雯撕扇》、《窦娥冤》。参赛剧目:《梨花情》。 佟红梅 甘肃省陇剧院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会员,主攻青衣、老旦。代表剧目:《黄花情》、《状元与乞丐》、《窦娥冤》、《铡美案》。参赛剧目:《古月承华》。
第二十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大赛(第三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北方片)演出日程表
上党戏曲进校园-走进阳城一中
让莘莘学子感受上党戏曲艺术之美 ——上党梆子名家张保平、吴国华走进阳城一中 2011年4月9日下午,上党梆子名家张保平、吴国华夫妇为阳城一中的莘莘学子们作了一场精彩的报告。在大约两个小时的报告中,两位艺术家在简短地回顾了自己的奋斗历程之后,重点向同学们介绍了上党梆子的相关知识,深入浅出的讲解、演员们精彩的示范表演、以及丰富的戏曲音像资料,牢牢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激起了大家的强烈共鸣。 活动开始之前,阳城一中胡铁栓校长为两位老师颁发聘书,聘请他们为“阳城一中学生人生导师”。活动一开始,吴国华老师简单回顾了自己艰辛的学艺经历,之后,她勉励同学们努力学习,在自己选择的人生活道路上锲而不舍地追求下去。接着,张保平老师向同学们作了题为《审美从欣赏戏曲开始》的报告,介绍了上党梆子的相关知识。首先,他从世界三大戏剧体系的对比入手,引导同学们认识了程式化、综合性、写意性等中国戏曲艺术的美学特征;接着,他从戏曲表演、戏曲音乐和舞台美术等几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了戏曲艺术丰富的表现手段;在大家对戏曲艺术有了一个整体的印象之后,他又向大家介绍了上党梆子的发展历史、当前现状和艺术特色等内容。 整个活动过程中,现场气氛都很热烈,台下不时传来同学们会意的笑声、赞叹声和表示惊奇的呼喊声。特别是吴国华老师和几位演员的精彩演示,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张保平老师把部分同学请上台,让他们亲自穿上戏服,来体验戏曲艺术的魅力。同学们或俊美或滑稽的扮相,引来了台下啧啧的赞叹声和开心的笑声。活动结束了,同学们纷纷围到台前,请两位艺术家签名留念,一直过了二十来分钟,仍有同学在耐心地等待签名。大家的热情,让两位艺术家深为感动。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行,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吴国华老师对自己艺术生涯的回顾和对艺术执著追求的精神让阳城一中的莘莘学子们从中获得了有益的人生启迪;而张保平老师的精彩讲解和演员们的示范表演,则让同学们近距离了解了自己的家乡戏上党梆子,让大家感受到了上党戏曲艺术之美,进一步激发了大家热爱家乡文化的热情。本次活动是上党梆子有史以来第一次走进校园。上党梆子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下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形势,走进校园,是上党梆子扩大宣传和影响,培养年轻观众的一次有益尝试。有了这个良好的开端,相信有更多的在校学生将有机会与家乡戏亲密接触,而上党梆子也会为更多的青少年所了解、喜欢,从而能更好地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本次上党戏曲名家进校园活动得到了晋城市上党戏迷协会的大力协助。市戏迷协会成立近三年以来一直致力于上党戏曲的宣传和传播工作,不仅每周举行戏迷演唱活动、每年在广场举行两至三次大型演唱会,而且办了“中国上党戏曲网”,利用网络这一利器来宣传上党戏曲。上党戏曲走进校园,是协会会员们共同的心愿,如今听说市梆子团要把戏送进校园,协会的核心成员便积极支持,不仅和张保平老师商量活动程序,而且协助他找资料、做课件、摄影、录制影像资料。大家说,能为弘扬上党梆子付出一点自己的微薄之力,感觉很幸福!(文/侯自强 图/申陵锋)
晋城:三地上党戏迷为老赵扫墓
来自太原、长治、晋城的150余名上党戏迷网友到尉迟村,缅怀人民作家赵树理 4月3日,清明小长假的第一天,来自太原、长治、晋城三地的上党戏迷网友150余人,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沁水县嘉峰镇尉迟村,在赵树理墓前敬献花圈,参观了赵树理故居。据介绍,为深刻缅怀这位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和对上党戏曲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民作家,我市戏迷协会协会专门组织了“2011清明上党戏迷网友走进赵树理故里”活动。 戏迷们在赵树理陵园前默哀 张保平和吴国华夫妇在赵树理墓前献唱 小戏迷在为大家表演 三地戏迷自费前来祭老赵 我市戏迷协会成立于2008年6月5日,两年多来,该协会每周六都定期开展戏迷演唱活动,受到了广大戏迷的热烈欢迎。今年清明节前夕,为了缅怀赵树理对上党戏曲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该协会专门组织了“2011清明上党戏迷网友走进赵树理故里”活动,3月8日在戏迷网上党戏曲论坛发出倡议后,得到了广大戏迷的积极响应,共有太原、长治、晋城三地的上党戏迷网友150余人报名参加。 据协会工作人员介绍,外地的戏迷朋友都是自费来到晋城集合,统一乘车前往尉迟村。一位来自长治的戏迷李刚说,他非常崇敬赵树理,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人民作家,对家乡戏——上党梆子也作出了巨大贡献,能和这么多戏迷朋友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一起来祭奠他,是莫大的荣幸。在赵树理墓前,一位年岁大的戏迷情绪有些激动,他说:“我早就想来看看老赵了。” 墓前戏迷深情演唱上党梆子 上午10时,在赵树理陵园,祭扫仪式正式开始。戏迷协会的戏迷网友代表向赵树理敬献了花圏。我市戏剧名家张保平和吴国华夫妇也敬献了花圏。沁水县委、嘉峰镇政府的领导也向赵树理敬献了花圏。默哀完毕,150余名戏迷网友手持黄色菊花围着赵树理墓绕行一周。张保平、吴国华、赵树理生前秘书田安法以及部分戏迷在赵树理陵园,现场演唱了上党梆子名家名段。将祭奠仪式推向了高潮,很多戏迷有的拿着相机、手机拍摄,有的驻足于陵园两侧的《小二黑结婚》浮雕前欣赏,久久不肯离去…… 当日下午,戏迷网友参观了赵树理故居。在布局整齐的农家院落中,赵树理故居依然保留着自己的原貌,显得古典而庄重。赵树理故居为二层建筑,分为堂屋、东屋、西屋和小屋,青砖灰瓦,木质的门窗、楼梯、栏杆透着一股质朴。戏迷网友们静静地在故居内穿行,默默地与人民作家赵树理进行超越时空的交流。来自太原的戏迷李新田动情地说:“里面陈设很简单,很朴实,我甚至能感觉到赵树理就坐在里屋的土炕上抽着烟,笑眯眯地看着我们这些来访者。” 他对上党梆子的贡献不可磨灭 众所周知,赵树理的最大成就在文学创作方面,他创作的《小二黑结婚》等小说,在国内外有着巨大影响。在赵树理的创作生涯中,戏曲创作的艺术成就也非常突出。几十年间,他改编、创作了上党梆子《韩玉娘》、《邺宫图》、《万象楼》、《十里店》以及泽州秧歌《开渠》等戏曲作品;上党梆子《三关排宴》搬上荧幕,也凝聚着他大量的心血。 赵树理一生中曾多次撰文、作报告,分析上党戏传统继承和艺术改革等问题,发表有关戏曲的文章和讲话23篇,他的真知灼见为上党戏曲艺术的健康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上党戏曲理论宝库中弥足珍贵的财富。赵树理对家乡戏有着极为深厚的感情,在他有生之年,一直致力于弘扬和宣传上党戏。他为上党戏的发展所作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他对家乡戏的挚爱和深情让人为之动容。 来源:太行日报-晚报版
晋城:上党戏迷网友为赵树理扫墓
清明节到来之际,市上党戏迷协会组织了一百多名会员和长治、晋城两地的戏迷网友,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著名作家赵树理的故乡沁水县尉迟村赵树理墓地敬献花圈,缅怀这位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人民作家对上党戏曲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 在赵树理的创作生涯中,戏曲创造的艺术成就也非常突出。几十年间,他改编创作了上党梆子《韩玉娘》、《邺宫图》、《万象楼》、《十里店》以及泽州秧歌《开渠》等戏曲作品,上党梆子《;三关排宴》搬上荧幕,也凝聚着他大量心血。 赵树理一身曾多次撰文、做报告分析上党戏传统继承和艺术改革等问题,发表有关戏曲的文章和讲话23篇。他上的真知灼见为党戏曲艺术的健康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上党梆子表演艺术家张保平、吴国华、赵树理生前秘书田安法老先生以及部分戏迷还在赵树理墓地前,现场演唱了部分上党梆子名段。 来源:晋城广电网
“天价秦腔” 西安秦腔剧院称物有所值
日前,本报《全新易俗社剧场4月1日盛装迎客》的消息见报后,一些读者对易俗社剧场所定的“普座380元,豪华包间高达8000元”表示咋舌,称其为天价秦腔,并质疑其是否是种商业炒作。 为此,记者采访了西安秦腔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市场部部长、易俗社剧场负责人张武宏,他解释易俗社剧场就是要使秦腔回归高端,目标客户是不同的欣赏人群,并使他们感到物有所值。贵是正常的,观众可自由选择。 秦腔本来就是高端文化 “天价相声、天价演唱会,秦腔为什么不能天价?秦腔这种根态文化长久以来,因为以讹传讹,被穿上了‘粗鄙、低陋’的外衣。”说起秦腔的现状张武宏有些激动,“一说秦腔,人们就想起脖子上青筋暴起很高的‘吼’秦腔,而正宗秦腔的壮美和婉转却鲜为人知,秦腔本来就是从宫廷中流传出来的贵族文化,李隆基创办的梨园就在西安北郊,这次易俗社剧场开业我们就是要让秦腔回归高端消费市场,让人们真正认知秦腔的价值。”“5元一票的浴池有人洗,上百元的洗浴会所也总是人满,各人所需不同,那是身份的象征。”西安秦腔剧院副总经理张保卫说,“虽然池座380元一张,但以西安七百万人口计算,加上每年有四五千万的游客,而易俗社剧场只设有200个左右座位,相信市场有这样的需求。” 将让观众感到物有所值 “8000元的包厢贵不贵?确实贵。”但张武宏同时表示,“易俗社剧场绝不会让观众当冤大头,而且会根据每个演出季情况予以优惠。”他介绍说这个票价是在他们走访了“刘老根大舞台”、“德云社”等全国知名剧场后仔细敲定的。此次,西安秦腔剧院斥资1300万修缮易俗社剧场,整体格调古朴典雅、祥瑞大气。所有家具都是专门订制的,包括每把仿古椅的靠背、茶杯的底部都有“易俗社”的题款。而定价8000元的豪华大包甚至是红木家具,地板上铺有高档地毯,剧场采用的是最好的中央空调系统。“剧场档次绝对是全国同行中一流的。” 而能在这里演出的,也都是响当当的国级一级演员,梅葆玖、叶少兰演出季时将领衔献唱,李爱琴、马友仙、肖玉玲等十几位老一辈秦腔艺术家和侯红琴、惠敏丽的精湛演技将会让观众感到“含金量”高,物有所值。 另外,张武宏还表示此次“天价”票价是一种市场行为,绝非炒作噱头,也绝不走赠票上门的老路。既然是市场行为,天价秦腔能否生存?让我们拭目以待。
国家京剧院2011“五一演出季”
国家京剧院2011“五一演出季”,将于4月22至5月24日在全国多城市开演。此次演出季一改过去“拼盘”旧貌。慈善家李春平也在3月22日的演出季北京启动仪式上,宣布在其有生之年,将每年出资200万资助国家京剧院“五一演出季”。 李春平终生资助演出季 曾发钱谢观众 启动仪式当天,慈善家李春平也出现在“五一演出季”启动仪式上。他与好莱坞女星的忘年恋曾备受争议,而他自己的经历也曾被华谊改编成电视剧《人间情缘》,由邓超主演。李春平表示,他发现很多国外的朋友把李玉刚误当做中国国粹的代表,所以他希望尽自己的力量支持真正的京剧艺术。李春平宣布:“我每年都会捐200万给国家京剧院五一演出季,直到我死的那一天!”据畅和园剧场工作人员透露,李春平本人很喜欢看京剧,曾经有一次在散场时,留出了全体观众,一边感谢观众支持国粹,一边给每位观众发百元现金。 5月4日,国家京剧院将携手李春平在政协礼堂启动“春平爱心行动”公益演出。开幕式将由国家京剧院二团演出优秀保留剧目现代戏《红灯记》,在接下来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李春平将资助10场演出在梅兰芳大剧院、怀柔、门头沟、大兴、总政礼堂、北京军区礼堂等剧场,请当地老百姓免费观看优秀传统剧目《锁麟囊》、《凤还巢》、《卧龙出山》和红色经典剧目《红灯记》、《智取威虎山》、《平原作战》等。 五一不再搞“拼盘” 演出季覆盖多省市 从去年开始,国家京剧院重新明确了“五一”、“金秋”、“新春”三大演出季的概念和定位。宋官林院长表示,与往年“演出季”集中一些名家演几场传统大戏不同,今年“五一”演出季不搞“拼盘”,以推新剧目、推当红艺术家和中青年演员专场为主。今年,张建国、袁慧琴、李海燕、宋小川、黄炳强、魏积军、吕昆山、唐禾香、王润菁、李红梅、吕慧敏、毕杨、马力等中青年演员将在北京逐一亮相,演出新编历史剧《汉苏武》、《曙色紫禁城》;传统戏《锁麟囊》、《凤还巢》、《卧龙出山》;青春版《红鬃烈马》、《宇宙锋》,现代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平原作战》等,还有众多名家组合的演唱会。 “演出季”的场地涵盖了梅兰芳大剧院、长安大戏院、全国政协礼堂、畅合园剧场、大兴、门头沟、怀柔、总政礼堂、北京军区礼堂等地。除北京的四大板块演出之外,国家京剧院副院长于魁智和一团团长李胜素率团还将赴福建、广东、浙江、河北、山东等七省市进行巡回演出,既有“高雅艺术进校园”,又有“税收月”商业演出。上演《满江红》《穆桂英挂帅》《红灯记》等经典剧目以及《虹桥赠珠》《闹天宫》《三岔口》《贵妃醉酒》《三家店》《艳阳楼》等经典折子戏和《红色经典传统名段》演唱会。 全新推出《汉苏武》 张建国高牧坤再合作 启动仪式上,国家京剧院的艺术家们还展示了即将在五一演出季”中上演的新创剧目《汉苏武》片段。这是奚派名家张建国与导演高牧坤继2004年的新编京剧《泸水彝山》后的再度合作,该剧于4月22日至24日在梅兰芳大剧院首演。 苏武牧羊的故事家喻户晓,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先生也多次扮演苏武。此次重新将苏武的故事搬上舞台,编剧更突出了苏武的铮铮铁骨与尽忠报国的精神气节。苏武的扮演者张建国透露:“以往的苏武题材的作品中,李陵都是大反派,但这次可能更加突出李陵内心的变化。原先舞台上关于苏武的情感戏是一带而过,而这次就会加重心里戏的变化。” 此外,汇集了袁慧琴、宋小川、周婧、魏积军、王润菁、吕昆山等演员的新创剧目《曙色紫禁城》,4月27至29日将在长安大戏院再次公演。相比起传统京剧,《曙色紫禁城》在尊重京剧艺术本体的基础上,增添了不少新鲜元素,如剧中慈禧接见俄国公使的情节,大胆采用英文对白。袁慧琴扮演的慈禧,让观众既看到了慈禧的凛不可犯与无比威严,也看到了在风云变幻的历史关头,慈禧复杂的内心世界。 5月2日、3日,荀派传人、孙毓敏弟子、国家京剧院青年演员唐禾香,将在梅兰芳大剧院迎来“荀艺飘香”自己的首个专场演出,届时她将上演《红楼二尤》、《痴梦》和《穆柯寨》。 来源:中国戏剧网
大型川剧《槐花几时开》巡演
“《槐花几时开》这个演出今天到了我们古永村,我看了很受感触。剧中这个村子这么穷,通过大家的努力,让大家走上了致富道路。那我们古永村地理条件好,又有产业支撑,一个是蔬菜产业,一个是水果产业。我们最好的一个条件是离县城很近。我相信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会让我们古永村的群众共同致富。”3月18日,现代大型川剧《槐花几时开》到南溪县开展巡演,巡演的第一场演出在南溪镇古永村进行,该村村主任郭占新看后非常激动。 《槐花几时开》现代大型川剧以筠连县腾达镇春风村的发展经过为原型,展现主人公带领全村群众共同努力,改变贫穷落后的现状,走上致富道路的经过,塑造了一系列丰满感人的人物形象。通过观看演出,让南溪县的村干部们深受教育,深有感触。 “今天镇上组织观看双学活动的川剧,通过观看演出,剧中主人翁的精神使我们深受感动。我们观看后将回去原汁原味的向我们广大党员群众宣传,并以此为动力,掀起双学活动的高潮。”南溪镇石坎村书记张辉林告诉记者。 据了解,此次《槐花几时开》现代大型川剧南溪巡演活动将持续十天,在南溪县各乡镇进行20场演出。 来源:中国戏剧网
第三届“和平杯”中国京剧小票友邀请赛
近日,由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天津市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天津市文广局、天津市和平区政府主办的第三届“和平杯”中国京剧小票友邀请赛正式启动。 从2007年开始,“和平杯”中国京剧票友邀请赛组委会决定在坚持每两年举办一届成人京剧票友比赛的基础上,隔年举办一届全国京剧小票友邀请赛,使“和平杯”中国京剧票友邀请赛这一全国著名群众文化品牌成为各个年龄层次人员业余京剧活动的中心舞台。京剧小票友赛至今已成功举办两届,成为我国少年儿童京剧才艺展示、推广、示范的平台。“和平杯”中国京剧“十小名票”“优秀小票友”大都成为当地少儿京剧活动的领跑者,有多人多次参加了央视及各地的春节联欢晚会和大型戏曲晚会,成为我国京剧舞台耀眼的童星。 据介绍,参赛范围为世界各地5至16周岁的爱好京剧艺术的少年儿童。京剧戏校在册正式学员、享受待遇的专业京剧院团的少年演(学)员谢绝参赛;获得前两届“和平杯”中国京剧小票友邀请赛“十小名票”称号的小票友不再参赛。比赛分甲组(11至16周岁)和乙组(5至10周岁)。参赛选手须演唱京剧传统戏、新编历史戏或京剧现代戏的一个唱段,以彩唱为主,清唱(带表演身段)亦可报名参赛。决赛定于今年暑假期间在天津中国大戏院举行。中央电视台将录播颁奖晚会演出盛况。 据了解,作为公益性的文化活动,本次活动不收报名费,组委会还对入选决赛的每个外地节目补助1200元。邀请赛报名时间为今年5月10日至31日。 来源:中国戏剧网
晋剧《大红灯笼》荣获第二届全国戏剧文化奖九项大奖
2月26日晚,由山西梅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作的晋剧《大红灯笼》,在北京长安大戏院登台亮相,参加第二届全国戏剧文化奖优秀剧目调演,获得首都专家和观众的满堂喝彩。 该剧改编自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史佳花、胡嫦娥、苗洁、武凌云四位名家联袂出演。此剧将巨大的社会矛盾隐藏在一个尔虞我诈的家庭,成功的将社会与历史高度浓缩在一方小小的舞台,以大红灯笼为主线,在无处可逃的空间里,巧妙的展示着深层的寓意。 演出当晚组织了检测观众满意度的现场投票。2月27日,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召开评委会议,监票组对观众投票进行公开计票,共收到观众选票566张,其中,非常满意423张,满意51张,较满意76张,不满意9张,无效票7张,观众满意率达到了97%。评委会参照观众满意度,对该剧从创作、排演、观众反映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估。最后由总评委终评票决,晋剧《大红灯笼》获“第二届全国戏剧文化奖”9个奖项,分别为: 一、史佳花(晋剧《大红灯笼》中饰颂莲)获“第二届全国戏剧文化奖•表演大奖”; 二、晋剧《大红灯笼》获“第二届全国戏剧文化奖•优秀剧目奖”; 三、张曼君、李慧琴(晋剧《大红灯笼》导演)获“第二届全国戏剧文化奖•导演奖金奖”; 四、贾璐(晋剧《大红灯笼》编剧)获“第二届全国戏剧文化奖•编剧奖金奖”; 五、刘杏林(晋剧《大红灯笼》舞美设计)获“第二届全国戏剧文化奖•舞美设计奖金奖”,邢辛(晋剧《大红灯笼》灯光设计)获“第二届全国戏剧文化奖•灯光设计奖金奖”,王玲、李红霞、薛勇(晋剧《大红灯笼》服装造型)获“第二届全国戏剧文化奖•服装造型奖金奖”; 六、胡嫦娥(晋剧《大红灯笼》饰卓云)、苗洁(晋剧《大红灯笼》饰梅珊)、武凌云(晋剧《大红灯笼》饰陈佐千)获“第二届全国戏剧文化奖•表演奖金奖”,李建国(晋剧《大红灯笼》饰飞浦)、郑芳芳(晋剧《大红灯笼》饰燕儿)获“第二届全国戏剧文化奖•表演奖银奖”;杜瑞、侯升旭、刘宏亮、董学非等获“第二届全国戏剧文化奖•优秀表演奖”; 七、刘和仁(晋剧《大红灯笼》音乐设计)获“第二届全国戏剧文化奖•音乐设计奖金奖”; 八、王效忠(晋剧《大红灯笼》出品人)获“第二届全国戏剧文化奖•最佳出品人奖”; 九、山西梅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晋剧《大红灯笼》制作出品单位)获“第二届全国戏剧文化奖•优秀制作出品单位奖”。 来源:中国戏剧网
晋城市文广新局领导班子到市上党梆子团调研
3月17日下午,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领导班子到市上党梆子团进行调研。 会上,局领导班子成员听取了张保平团长对2010年度工作开展情况及2011年工作计划详细汇报后,班子成员对上党梆子团近年来硬件设施、队伍素养、下乡演出、剧目创作等方面给予了高度评价,上党梆子文化艺术节、六届凤鸣春晓——赵树理戏剧奖优秀剧目展演,特别是推出的两台大戏《赵树理》和《长平悲歌》,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听取工作汇报后,张秋旺局长充分肯定了上党梆子团2010年所取得的工作成绩,对上党梆子团制定的“345”工作制度表示赞同,即下乡演出5个月,演出250场以上;排练剧目4个月,排出1-2个剧目;休息3个月,劳逸结合。对未来工作的开展,张秋旺局长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积极应对文化体制改革,应用灵活的工作策略,更好地适应院团改革实施方案;二是谋全局,推新人,推发展,注重人才的培养,不断丰富专业队伍,进一步做好“中国上党戏曲网”,加强网站的宣传力度;三是加强新剧目生产,特别是现代剧,努力多出精品,注重上党梆子的传承与发展。 会后,局领导班子成员对上党梆子剧团办公设施,及网站办公地点进行了考察。 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张红君、纪检组长宋海德、相关科室负责人一同参加了此次调研。
上一页
1
2
...
38
39
40
41
42
43
44
...
53
54
下一页
共 1068 条
备案/许可证号:
晋ICP备15004613号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3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