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用户名:
注:真实姓名才可通过审核
设置密码:
确认密码: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立即注册
会员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立即登录
邮箱找回
系统会自动给您的注册邮箱发密码查找信。
立即找回
留言反馈
姓名:
电话:
提交
谈艺说戏
当前位置:首页>谈艺说戏
那些老艺人的“反串”
发布时间:2021-09-27 13:49:46
来源:
编辑:

  裴艳玲扮演的钟馗

  当年舞台上的马三立先生

  马三立演太后 侯宝林反串京剧

  1950年,安徽、江苏一带发生水灾,消息传来,天津的戏曲、曲艺艺人自发地组织了三场寒衣劝募义演,其中第一场是由相声演员合作串演的京剧《法门寺》。

  主角赵廉由侯宝林扮演,宋巧娇由常宝堃(小蘑菇)扮演,太后由马三立扮演,刘瑾、贾桂、和尚、刘媒婆、宋国士分别由白全福、赵佩茹、高元钧、常宝霆、郭荣启扮演。就连宫女、太监等龙套也是由郭启儒、佟浩儒、常宝华等小有名气的相声演员扮演。称得上名家荟萃、高手如云。

  侯宝林提前多日背台词、练身段,常在演出散场后邀请曲艺清音组的场面先生协助过戏,仔细地做准备。常宝堃在这出戏里学唱程派,每天都抓紧练声、吊嗓,常常熬到深夜才休息。

  集如此众多的相声名家于一台,不分名次,各展才华,既显示出京剧唱、念、做、舞之优长,又融入相声说、学、逗、唱的情趣,把一出生、旦、净、丑齐全的大戏,演得诙谐却完整,妙趣横生,剧场效果可想而知。在当年门票售价8000元(相当于后来8角)已属不低,1000多个座位的天津中国大戏院依然爆满。演出收入全部上缴劝募总会,艺人们分文未取。

  骆玉笙不当文盲艺术家

  四岁开始学艺的骆玉笙,从小没进过学堂读书。在教会弟子、饿死师父的旧社会,曲艺艺人学点本事相当不容易,往往要靠偷听、偷学去积累。可是,不认识字,只凭脑子记,很难记全。有时听得不准确,难免把字音读错,错了也就那么错着唱,以致在台上闹笑话。

  那时候的曲艺艺人,每天要应付日夜两场演出,难得有学文化的时间。骆玉笙就结合本行工作,每排练新段子,先请人把词儿写下来,并且逐字逐句请人讲解,然后对照唱腔发音去认字。京韵大鼓的段子,有许多是根据古典小说编撰的。为了弄清故事的来龙去脉,凡她所唱的节目,她都找来原著一遍又一遍地细读,以便从中了解环境、背景、人情世故以及语义、形象等。像《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名著,她不知读过多少遍。

  京韵大鼓不同于戏剧,一个段子里众多的人物形象,全凭演员一个人在台上塑造,一会儿是第一人称的自我表现,一会儿又是第三人称的铺陈夹叙,要唱景、要抒情、要叙述故事过程。有些词句很深奥,倘若不理解词意,思想感情就难于表达准确。所以,骆玉笙对所唱段子里的每句唱词,非把它问明白学懂了不可,然后根据词意设计唱腔和表情动作。当年她排练《剑阁闻铃》时,对其中“既不然神女因何不离洛浦”的词意不理解,经人指教后才明白了洛神的故事。此后,她还多次观摩梅兰芳主演的《洛神》,以求从中获得处理情绪方面的启发。

  裴艳玲苦心孤诣练书法

  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裴艳玲,1986年在天津演出新编神话剧《钟馗》,在“院试”一折,她当场笔走龙蛇,草书梅花诗。那浑厚流畅的字迹,那娴熟自如的书法,把剧中人钟馗愤世嫉俗的性格特征,自然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在戏曲舞台上演员当场草书,京剧、昆曲等剧种不乏先例,而在河北梆子历史上却是前所未有。裴艳玲从小学戏,从未进过学堂大门。后来她却能够在舞台上展示书法技能,并且得到行家里手称许。


  裴艳玲说,还是在《钟馗》的剧作者刚刚结构剧本提纲的时候,她听说钟馗在剧中有当场题写梅花诗的情节,当即决定来个笨鸟先飞。她请两位书法家草书了几幅梅花诗,从此终日对照临摹。同时还买来许多碑帖,花费时间仔细研读,认真揣摩草书的神态气势。几个月后,她把字体的结构、行距间架已经掌握得比较熟练,就抛开原书,在废纸上挥笔练习。盛夏酷暑,她独自一人闷在小屋子里,边琢磨边试笔,只练得膀酸臂疼,汗水淋漓。

  那些年,裴艳玲多次赴香港演出,每演完《钟馗》,香港的朋友们争相涌入后台,向“女钟馗”索要舞台现场完成的墨宝。人们说这件纪念品比一般书法家的作品更有保存价值。

来源:中国戏剧网

备案/许可证号:晋ICP备15004613号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3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