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政策》),为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无疑对廓清戏曲传承中的思想迷雾,纠正戏曲发展中的错误观念,坚定戏曲艺术传承保护、发展繁荣的信心,促进戏曲艺术的当下振兴和长远发展,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陕西戏曲艺术事业有着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戏曲艺术的传承保护和繁荣发展工作。改革开放以来,以振兴秦腔为带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工作,排演了一批有影响的经典剧目:《三滴血》、《双锦衣》、《游龟山》等,创作了一批享誉全国的新剧目:《千古一帝》、《郭双印连他乡党》、《西京故事》等,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戏曲编导表演人才,如李梅、李东桥(均为二度梅)等,促进了戏曲艺术的发展。1983年,陕西省政府成立了专门的“振兴秦腔委员会”,设立了“振兴秦腔办公室”。2012年12月陕西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发展繁荣秦腔艺术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振兴秦腔艺术,打造“秦腔戏曲”等特色品牌的要求。
近年来,为了振兴繁荣戏曲艺术,陕西省文化厅实施了一系列展演展示和传承保护活动。2010年,举办了第五届中国秦腔艺术节,呈现了戏迷与名家“十万人同吼秦腔”的壮观景象;2011年,我厅编撰出版了专著《秦腔百年》,对秦腔这一古老剧种百年来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梳理;2012年,举办了首届陕西“文华奖”专业秦腔电视大赛;2013年,与陕西卫视合作开办了《大秦腔戏台》栏目;2014年,举办了“国风秦韵——陕西传统文化(晋京)展演”,演出了陕西小剧种、传承人传统经典折子戏专场、文化新秀折子戏专场;举办了“全国梆子戏高层论坛”;2015年第十个全国文化遗产日,进行了“薪火相传——非遗项目秦腔传承”惠民演出。
近期,陕西省文化厅根据陕西地方戏曲发展实际,专门制定了《陕西省振兴秦腔艺术规划》并已上报省委、省政府。该规划提出了实施精品战略,扶持剧本创作;建立创新机制,提高音乐水平;完善培训机构,强化人才建设;设立专项资金,促进流派传承;扩大展示平台,创新表现形式;推进普及提高,加强演出交流;优化整合资源,加强传承保护等十大振兴秦腔工程。
当前,陕西文化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将在9月7日至21日如期举办,明年还将举办“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作为陕西的文化主管部门和戏曲工作者,更应该增强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振奋精神,积极进取,做好各项工作。我相信,有《政策》的明确指引,有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有文化管理部门和广大戏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陕西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振兴繁荣民族戏曲艺术,建设民族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作者系陕西省文化厅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