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用户名:
注:真实姓名才可通过审核
设置密码:
确认密码: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立即注册
会员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立即登录
邮箱找回
系统会自动给您的注册邮箱发密码查找信。
立即找回
留言反馈
姓名:
电话:
提交
戏曲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戏曲新闻
湖南加强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保护”
发布时间:2021-09-27 15:14:55
来源:
编辑:

    本报讯  2月25日,湖南省文化厅在长沙召开2016年全省非遗保护工作会议。会议提出全面落实非遗整体性保护、生产性保护、数字化记录保护、抢救性记录保护工作。

    据统计,截至2015年1月底,所公布的4批1986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已有235人离世,在世国家级传承人中超过70周岁的占50%以上。到2015年底,湖南的76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已有12位离世。2015年文化部启动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利用数字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通过视频、录音、照片、文字等多种方式,全面系统记录代表性传承人掌握的非遗知识和精湛技艺,为后人传承、研究、宣传、利用非遗留下宝贵资料。

    目前,湖南有14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成为首批抢救性记录对象,包括田仁信(土家族摆手舞传承人)、赵明华(瑶族长鼓舞传承人)、刘永安(邵阳布袋戏传承人)、彭延坤(长沙弹词传承人)、何静华(女书习俗传承人)等。湖南首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将于今年5月完成,之后将建成数据库,供全社会使用。今年,湖南还将开展10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工作。对此,湖南省文化厅厅长李晖表示,要把着力点放在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突出“保护、传承、转化”关键词,保护方面突出多元化,即加强重点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加强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传承方面突出有序化,即强队伍、建基地、抓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设施建设;利用方面突出创造性,即处理好非遗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度”。

    (邓雅琴 董 砚)来源:中国文化报

备案/许可证号:晋ICP备15004613号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3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