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小却不失挺拔的身段,灵活却不失凌厉的眼睛,清脆而不乏硬朗的嗓音,这就是晋剧表演艺术家栗桂莲给人的第一印象。
早在1990年的而立之年,栗桂莲就获得了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按说,得了国家大奖,休养休养,打理打理多年舞台生涯落下的腰腿痛的毛病也不为过,但栗桂莲没有退出舞台第一线半步,她忘不了童年时代在家乡的土炕上模仿晋剧艺术家表演时立下的宏愿;做一个人民爱戴的好演员;忘不了每次下乡演出,老乡们栉风沐雨的执著、如痴如醉的表情。“人民需要晋剧。”为这个原因,就像那个穿上红舞鞋便不停跳舞的舞蹈演员一样,栗桂莲从没停下过送戏下乡的步伐。最多时,一年演出200多场次,家成了过路的客栈。
这些年,走的地方多了,栗桂莲发现一个不争的事实:懂晋剧的人越来越少了,年轻人更是一问三不知。“拯救晋剧。”栗桂莲又一次立志之后,在平时工作中就多了个心眼,瞅着机会就给老乡、工人、学生讲解晋剧知识,抓紧每一次演出空隙办晋剧讲座、搞晋剧知识问答。2000年5月,栗桂莲与另两位晋剧名角受邀赴新加坡演出,在富丽堂皇的维多利亚音乐厅,三人撑起了一台名为《晋剧吟》的山西梆子名人名段演唱音乐会,这是作为舞台剧的晋剧首次以音乐会的形式在音乐厅演出,新加坡人对这一古老而精美的戏种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热情,演出获得空前成功。回来之后,栗桂莲陷入了沉思:晋剧这些年渐趋式微,看来不是外国人不爱,年轻人不懂,是作为文化工作者的自己和这个群体做的工作不够。晋剧急需改革,走向音乐厅是一种尝试,还可以打破陈规搞其他尝试。
现在的栗桂莲第二次当选省晋剧院青年团团长,她感到的不是荣誉上的得失,而是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晋剧改革,任重而道远,一切才刚刚开始……(【山西戏】百合)
来源:中国戏剧网